经济下行 政策加码
2020-08-09张学庆
张学庆
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大纾困及稳需求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低于预期,引发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下跌6.8%(环比下跌36%左右)。工业生产同比下跌8.4%,而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跌5.2%。
经季节性调整后,GDP环比折年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6.1%滑落至-33.8%。
中金公司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估算,2020年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从2019年四季度的7.4%降至-5.3%,GDP平减指数从去年四季度的1.3%升至1.6%。
分产业来看,一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3.4%、5.8%和6.6%下降至-3.2%、-9.6%和-5.2%。
小标题:经济回暖
中金公司认为,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二季度GDP增长大概率明显回升。往前看,内外需增长可能明显分化,其中内需中政府投资可能明显加速,而外需面临较大挑战。
受到新冠疫情及抗疫隔离措施的影响,中金开工指数显示全国一季度的线下行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仅在65%~70%之间,而目前4月开工率已经回到了85%~90%之间,环比明显回升。
事实上,3月经济活动开始回暖。其中,房地产销售跌幅收窄、房地产投资也实现正增长,出口表现超预期,后者部分受益于此前积压的订单交付。
瑞银每日经济活动追踪显示,整体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其中工业部门的恢复快于服务业。
小标题:外需疲弱
“虽然我们预计经济的反弹趋势有望延续,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将逐步释放,但考虑到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或者对疫情反弹存在担忧,消费者偏谨慎的情绪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对二季度而言,全球经济衰退是国内经济反弹的最大制约。”
随着本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剧扩散,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人员和货物流动的措施,全球经济活动大幅走弱。目前瑞银预计,今年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均会陷入衰退。结合UBS Evidence Lab全球交通拥堵指数,瑞银预计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跌幅可能超过20%,全年跌幅可能达到两位数。这意味着即便国内全面复工、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外需走弱仍可能会带来较大冲击。出口需求走弱可能造成相关行业1000万人面临失业,并拖累相关企业投资。
此外,美国和欧洲的供应链受阻还可能阻断部分必要零部件和设备的供给,拖累国内生产。
同样,中金公司判断,外需在二季度可能面临比一季度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大的挑战。
中金全球经济活动指数显示,4月全球线下经济活跃度下降六成有余,且在新冠疫情进入“平台期”之前难以快速恢复。即使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预计海外复产复工所需的时间可能比中国更长,三季度前出口可能仍然录得较大负增长。
小标题:第三波冲击
另外,“新兴经济体中发酵的第三波疫情,其控制难度可能超过前两波。”中金公司称。
从人口规模对比来看,第三波疫情涉及主要国家,如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以及印尼等國,人口规模超过20亿。相比之下,第一波疫情中,中国人口约14亿;第二波疫情中,欧美日韩及伊朗等国人口约11亿。从目前各国的“封锁”节奏看,除印度已经宣布全国性封锁外,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封锁力度尚待加强。
而且相比发达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医疗基础设施更差,国家“抗疫”能力更加薄弱。
从全球抗疫角度看,即使全球第二波的欧美疫情得到控制,且其国内开始“解封”,但第三波疫情发展,可能令全球跨国人员物流交流“解封”推后。
“第三波”疫情发酵可能冲击制造业产业链及大宗原材料供给。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可能受冲击,尤其是偏初级产品产业链,如焦炭石化、纺织服装、玻璃水泥等。
根据OECD数据,疫情发展较严重的6个大型新兴经济体(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以及印尼),2015年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10%,且为全球制造业生产11%的中间品。其中,在焦炭石化(23.3%)、纺织服装(16.5%)、食品饮料(16.4%)、玻璃水泥(11.8%)以及基本金属(11.7%)等行业,这六大经济体生产的中间品占全球比重较高。
大宗商品,如原油、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小麦、大豆)供给可能受影响。其中,俄罗斯、巴西均是重要的原油出口国。印度、印尼、俄罗斯、土耳其等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巴西同时也是全球重要铁矿石供应国。俄罗斯及巴西均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小麦以及巴西的大豆。如果这些国家疫情加剧,相应大宗商品的全球供给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新兴经济体承压,将可能冲击全球金融稳定性。
疫情较严重的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及印尼等国家,经济体量相对较大;相应地,全球投资者对其风险敞口也较大。
截至2019年二季度,全球投资者持有60%印尼国债、50%墨西哥国债、39%土耳其国债以及25%俄罗斯国债。
BIS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海外跨国银行对上述六大新兴经济体风险敞口约1.4万亿美元。这些风险敞口集中在欧洲(7930亿美元)、美国(约2907亿美元)、日本(约1585亿美元)的跨国银行。
欧洲敞口最大的国家为西班牙,达3820亿美元,主要是对巴西和墨西哥的贷款。随着疫情加剧,这些风险敞口发生违约的概率可能加大,甚至存在演化为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的可能。一旦这一情形发生,全球金融机构健康、乃至金融体系稳定性均可能受冲击。
新兴经济体进入“封锁”导致其内需下降,也将使得本就疲弱的全球需求雪上加霜。
首先,新兴市场进口可能下降。过去20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的重要性显著提高。2019年,6大新兴经济体占全球进口比重约9.3%;相比之下,2003年末这一比重为6%。
其次,跨国公司在新兴经济体收入可能下降。疫情可能影响部分海外公司在当地的运营,从而拉低母公司整体收入及现金流,甚至影响其全球投资计划。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全国“封锁”对全球产生溢出效应。
印度2019年GDP约2.8万亿美元,是新兴经济体中体量仅次于中国、且增速较快的国家。因而,其全国“封锁”可能的影响较大。
印度乃至较多新兴市场,是全球包括中国电子产品的重要市场;印度也是全球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因为较多科技产品代工厂设立在印度;印度也是全球重要的软件服务出口国,甚至包括部分的软件后勤服务中心。
随着“第三波”疫情在新兴市场本土发酵,全球投资者可能转为关注新兴市场债务风险,并撤出资金。
小标题:政策对冲
因此,外部环境的挑战较为严峻,国内的政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4月1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在首次提出“降息”的同时强调“房住不炒”。
中金预计财政与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大纾困及稳需求力度,尤其在围绕提振消费和新型城镇化相关的政策方面,包括一定体量的基础设施投入。
瑞银汪涛预计,未来政策支持有望继续加码,包括规模超过1.5%的GDP的广义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建投资;货币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放松,推动整体信贷增速反弹至12.5%。此外,最近土地和户籍政策改革应有助于拉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货币+财政”组合,同时降低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融资成本,既可以刺激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对于通胀和经济的刺激相对温和,充足的流动性供给也会使利率趋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