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与高校图书馆工作思考
2020-08-09蒲玲琳张尔君
蒲玲琳 张尔君
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教育部要求各类学校延迟开学,高校图书馆纷纷闭馆。本文对疫情事件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不便和启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高校图书馆
2020年1月23日,时间的钟摆已接近农历春节,全国到处都笼罩在即将辞旧迎新的兴奋和阖家团聚的幸福里,然而,就在这天凌晨,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做出了“封城”决定。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一场全民抗“疫”战斗拉开序幕。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国累计已有78196例“新冠”确诊病例,2491例疑似病例,累计死亡2718人。
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1月2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随后,各高校也纷纷出台通知,禁止师生提前返校,并积极利用在线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一、疫情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击和防控疫情中,冲在最前线的是广大的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等不怕苦、不怕死的抗疫人员。但对全国各行业都是巨大的考验,对图书馆从业者来说,也遭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挑战。
1.图书馆空间使用和图书借还量大大减少
山花烂漫无人嗅,阳光七彩孤升落。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2020年的最初时光被无情封印,各类学校延期开学,老师上不了讲台,学生进不了课堂,图书馆纷纷闭馆,社区封闭管理等措施的相继出台,读者出行频率限制,望馆兴叹。在高校图书馆处于闭馆状态的持续时间里,到馆人数、图书借还量将比往年同期锐减,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也无法按期举行。
2.图书馆资源服务保障面临挑战
奋战疫情各高校尽显招数,虽然寒假延长,为保证2020年教学目标能如期完成,均以最快速度启动了在线教学活动,停课不停学。而年初也是各级科研课题的关键时期,3-5月又是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制作毕业设计的高峰期。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高校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并没有随着疫情的到来而消失,而是在需求类型、获取渠道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
3.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壓力山大
同样地,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人群在密闭空间聚集,书商原计划举办的大型馆配会推迟举行或取消,图书馆无法派员外出开展图书采访。因此,高校图书馆不能按计划执行年度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的采购计划,同时由于出版社、印刷企业节后复工将比往年延后,必将极大地影响所采购图书到馆时间,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压力山大。
4.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人类是群居动物,在疫情暴发时,大多数人都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很少能够出门与人接触,如果每天再接收过多关于疫情的新闻,不管是读者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很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沮丧、失落、害怕等等负面情绪,进而会引发对学业和工作的消极态度,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和阻碍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
5.对图书馆应急防控工作提出新要求
随着党和国家对疫情联防联控举措的不断加强和深化,人们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增强,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小区对公共垃圾桶、健身器材、桌椅、电梯、楼梯等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频率都明显加快,同时,通过在电梯内放置纸巾、免洗手消毒液等消杀用品来避免交叉感染。图书馆除了以上常见公共设施外,还有大量图书、期刊在读者之间流通。因此,图书馆在做好馆员的疫情防控同时,如何对馆舍内部和书刊进行有效的日常消毒,也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疫情形势给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带来的启示
值得高兴的是,在最近的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信息。
1.方舱医院“读书哥”走红
在2月5日第一批患者进入江汉方舱医院的报道中,有一个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哪怕躺在嘈杂的病房,他也能从容地翻动手中的书本,给大家的心灵带来了一丝安静与平和。
这样的行为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让大家再次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意识到在遭遇变故和冲击时,书籍能为我们搭起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能冷静、理性地抵御和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
2.中山大学中文系建议学生多读书
中山大学中文系认为目前人文学科学生很多都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因此,在疫情期间,中文系不开网课,只要求同学们趁此机会阅读学校推荐的书目,并且将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作品。希望通过此举减轻老师和同学不必要的负担,实实在在地增加知识储备。此举获得其他高校中文系的好评。
3.张文宏教授分享书单
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文宏教授凭借真实敢讲的个人风格迅速走红,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中,一言一行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月22日晚,他在“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活动中谈到阅读的好处和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分享了自己的书单,其中既包括疫情相关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鼠疫》《大流感》《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有《时间简史》《未来简史》《中东两千年》等休闲书籍。
三、防控疫情高校图书馆作为的思考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对图书馆管理职能、规章制度、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1.从职业特点出发,参与抗疫
突发事件最能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每个机构、每位公民都需要高度关注最新形势,听从指挥,服从安排,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抗击疫情的防控工作之中,做到“全国一盘棋”。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校园文化传播场所,也不能例外,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根据疫情最新发展情况,积极与学校管理层及相关部门沟通,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要求,更改开闭馆时间和借还规则并及时广泛公布,采取特殊时期特殊措施,免除讀者返校还书或因图书逾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积极行动,组织捐书、捐款,组织图书馆志愿者参与一线抗“疫”行动。如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向方舱医院捐赠图书逾万册,为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提供了帮助,丰富文化生活,鼓舞患者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充分彰显了图书馆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利用网络技术,主动作为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都处于闭馆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就处于“无政府”状态,消极观望,被动等待。反而,图书馆要主动关注和做好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关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地做好人员信息统计上报等工作。疫情期间,虽然读者不能到馆借还图书和阅读,但图书馆可以主动作为,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积极联系出版部门和图书供应商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将线下服务转移到线上,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多种渠道积极地向读者推送电子图书、数据库、云教学资源、疫情资讯、卫生常识、正能量美文等信息资源,帮助师生在家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加咨询渠道,积极开展线上信息素养教育和答疑,提供毕业生论文写作指导,充分解决读者在资源使用等方面的困扰。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上征文、知识竞答类的阅读推广活动。做到防控疫情期间图书馆关门,服务不关门,疫情无情人有情,图书馆人在行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疫情期间推出的“全民战疫”宅家阅读系列,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读联体平台”推送免费资源,绵阳市一批公共图书馆连续推出“阅读战疫情”等等值得借鉴。通过这些措施,为高校疫情期间的教学科研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助推停课不停学,有效地调节读者和馆员的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3.建立精准防控机制,临“疫”不乱
受疫情影响和防控需要,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行业交流等活动被迫暂停,打乱了日常工作的节奏和计划,可能导致后续工作不能有序展开。因此,如何有效利用闭馆这段时间,对保障恢复开馆后的良好运行状态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应做好:
首先,制定确实可行的防控预案。有一套符合本馆实际的馆员安全防控、图书馆消毒、图书杀菌除尘、图书馆创新服务等方面确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做到面对疫情,临“疫”不乱,从容应对。
第二,对疫情进行预判,重新规划本年度工作。将能通过线上完成的工作、不需要读者配合的工作时间提前和优先完成,为其他工作留下充裕时间;积极联系书商,制定随机应变的图书采购计划,通过网络正常向图书供应商发送采购数据;更改学术会议时间或者改为线上会议,尽可能将大型会议“化整为零”,采用单独沟通、线上沟通的方式进行工作交流;制定流行疾病防治管理细则,安排好责任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第三,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重新审视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方式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数字资源数量、建设各类资源共享平台,随时随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文明进步。紧跟科技进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智慧图书馆。比如说: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通过中间平台,在特殊时期针对紧急用户实现“零接触”借还图书等。
4.做好文献深度开发,发挥智库作用
疫情发展中,各种信息必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在五花八门的资讯中,哪些信息是正确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府下一步的决策会怎么制定?这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集散地,也应该是情报的产生地。作为图书馆人,除了对本职工作尽责外,还要充分认识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专题形式持续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传播正能量,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加大电子资源推介力度,积极搭建疫情资讯数据库,做好资源保障和阅读推广,既满足校内读者的资源需求,又营造全民阅读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还应发挥图书馆人的专业特长,主动展开热点信息和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汇编,使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进行文献资源的二次、三次分析加工,形成新的智慧成果并进行上报,为读者、学校、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服务,助推疫情防控联控科学有序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凌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征及应对[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20(01):1-5.
[2]尹俊.计算机技术与高校图书馆工作思考[J].电脑迷,2017(07):133.
[3]冯飞.加强宣传教育确保思想稳定——谈“非典时期”图书馆工作[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3(03):26-27.
[4]周宏月.谈高校图书馆日常消毒的必要性和措施——预防“非典”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05):159-160.
[5]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作者简介
蒲玲琳(1988.3—),女,四川绵阳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研究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分析与服务。
张尔君(1954.3—),男,四川江油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研究生,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