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古引今,物含妙理总堪寻

2020-08-09李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古诗文传统文化

李敏

摘;要: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境自远尘皆入咏——将古诗文融入;也可以物含妙理总堪寻——将古代科学家方法融入物理教学。让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鉴古引今,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物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物理课堂;传统文化;古诗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颁布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巧妙融合呢?

一、境自远尘皆入咏——将古诗文融入物理教学

在很长的时间里,物理教师们都偏重于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教学,很少涉及传统文化。近几年,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等弘扬古诗词节目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关注和热议,于是古诗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例如:讲运动知识是引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讲声现象是引用“夜半钟声到客船”;讲光现象时引用“潭清疑水浅”。通过将优美的诗词融入物理教学中,确实增添了情趣,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古诗中的物理知识毕竟是浅显的、片面的。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古诗词,就像昙花一现一样让人惊艳,但是无法深入长久的发展。

二、物含妙理总堪寻——将古代科学家方法融入物理教学

我们在课堂中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定理,诸如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等都是外国总结的,我们的祖先难道就没有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吗?

其实不然,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外,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于是有人也认为,中国古代技术发明多,而理论少,但事实是我们的祖先对科学知识的总结及运用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一种发明或发现,必然有相应的技术原理,而技术原理的产生,必然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因此,中国古代科学家们在创造出一项项改变世界的科学奇迹的过程中,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方法,这些众多的研究方法是一座丰厚的宝库,是可以传承下去的精神财富。

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磁现象》一节的教学片段为例说明将古代科学家方法融入物理教学的可行性。

片段1:在提出“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南”?这个问题后,学生的探究设计遇到困难,这时不是立刻给出解决方案,而是给学生介绍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王叔和,他如何运用了“对应——简化”的方法,把原先复杂的三部九候的切脉方法,改成现在普遍运用的手部寸口切脉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逐步简化,从而由学生找到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然后,给学生介绍北宋医学家唐慎微的“分解——组合”方法,从而可以把各小组的结论组合起来,两种方法的交替多次运用,在课堂上不仅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實验,而且引导学生设计出了一个制作让指南针指南的地球仪方法,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同时增强了民族意识。

片段2:当学生用铁粉完成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后,原来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生画磁感线,但是现在我们不告诉学生磁感线是什么,而是先给学生介绍南宋医学家施发的“图示——建模”方法,他在研究脉象时,为了表示复杂的脉象,创设了符号,建设了脉象的模型图。再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根据铁粉的分布,创建符号和画出相应的图形,最终形成合理的模型——磁感线。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那些古代科学家的方法从模仿到信服,再到主动地运用,甚至会创新运用这些方法了。

片段3:在研究磁场分布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用铁粉来做探究实验,而是介绍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缺点——缩小”方法,他在研究天文时,制作了简仪,但是简仪太大,不方便去各地研究时使用,所以他又制作了方便携带的小简仪。引导学生将实验中用到的小磁针,逐步缩小,最终缩小成铁粉。学生运用铁粉完成了实验探究,当这节课后半段学习到要将带有磁感线的地球仪模型与实际的地球磁场联系起来时,不等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了把地球仪模型放大到地球上,并美其名曰为“缺点——放大”法。可见,将我国传统的方法融入课堂,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节课中用到的古代科学家的方法,其实是用现代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的名称,来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时总结得出的丰富多彩的研究方法。而将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恰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记忆储存,而是运用了有效的方法去探究有用的知识。对老师而言,传统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从现在的素质教育来讲,会捕鱼还不够,还要会制造捕鱼的工具,所以让学生借鉴古代科学家的方法来学习,就像是在引导学生制造捕鱼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所谓“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真实的教育是由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构成的。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鉴古引今,使学生兴趣盎然中学习物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期待传统文化的融入,引领物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与物理探究建模[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古诗文传统文化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