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脱定式,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020-08-09陈秀琴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提升措施

陈秀琴

摘 要: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培育,思维是语言发展的不竭动力,想要让学生在英语学科上有所发展,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方式都能够跳脱定式,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提升,例如自主提问、观察插图、适时追问、合作归纳等有效措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不断去探索。

关键词:思维的培育;提升;措施

英语学习与发散思维密不可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薄弱,只注重结果和教学任务,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研读教材,利用好教材,深挖里面的内涵,让学生跳脱定式,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

一、发散思维的定义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测定一个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标准之一。而且,发散思维更具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相比其他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思维固定化,尤其是在做题时经常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以后的深入研究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跳脱定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策略研究

1.通过自主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潜在英语能力

作为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质量的提问往往能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还能让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结合话题进行自主提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策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话题与实际生活進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表达。

例如,在二年级上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Module2和Module3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食物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谈论自己喜欢吃什么,也可以问对方其他有关食物的问题。

又如说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简单的话题让学生聊,像“梦想的职业”,教师可以先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启发式的问题往往更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然而,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不知道提问什么,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通过Free Talk和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围绕梦想的职业进行自主提问,摆脱定式,让他们真正地独立思考,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有效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并使其发散思维得到提升。

2.插图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很多小学英语作文中都少不了看图说话这类话题,这种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在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能根据图片写出语句。在外研版的教材中,课文里都配上了生动有趣的图片,里面的图片同样包含着韵味,往往能够帮助教师展开教学。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I helped my mum中,就配上了小学生在给妈妈做家务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然后再问学生能从插图中观察到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结合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教材上插画的价值。如可以设计“Look and Talk”活动,可以问一些比如:“What housework do you do in the home and how often?”这类的问题,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适时追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离不开逻辑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适时追问,促使其不断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散,同时让其逻辑能力也有所提升。

例如,六年级上中有一篇课文是关于春节的,我们可以设计“Watch and Answer”活动,先引导学生看有关春节的纪录片并回答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Spring Festival?”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回答也可以根据视频中信息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追问:“What else festivals do you like and why?”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并阐述。科学、适当的追问会唤醒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在进一步理解了课本内容的同时丰富了文本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

4.关注留白,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哲理和隐含的内容,这样的设计留给了学生自我想象和自我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这样的留白,通过设计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学生在反复推理的过程中进行独到的思考,由此演绎出精彩的“补白”。

在设计教案时,可以以Think and Say的活动,例如在谈到有关人物梦想的时候或写到有关梦想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I think,I want to,Maybe...”这样的语言支架,让学生在这些支架里补充,给学生留白的空间。还有在四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的题目是How much is it,这篇课文主要是想教给学生如何用英语买东西,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买卖东西的活动,让学生自我发挥但是交谈必须用英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抛出问题:假如现在教师想包粽子,需要用到什么食材,如何用英语去买食材?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跳脱了只知道买鸡蛋怎么说的局限,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去买东西。

5.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自我发散思维

小组合作时学生更有发言权,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完成一项任务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更愿意去配合教师。而且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而是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在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强调了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往的固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选取能够让学生讨论的话题,选的话题既要贴合教材又要难度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并积极地讨论。

6.拓展文本,培养发散思维

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教师在拓展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量让英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的拓展,抛开文本来自创情境。比如在三年级下的课文Merry Christmas!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普及有关圣诞节的知识,并鼓励学生上台用英语介绍自己眼中的圣诞节。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课文主题,以文本为中心围绕着展开,有的课文还可以进行补充,让故事更加丰富,拓展文本不仅仅能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英语课中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

7.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需要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能够在學过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选取大量有趣的素材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课文复述和补充必不可少,鼓励学生对原文加工、整理、改写后进行复述。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中,教师往往需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坚持,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陈规,标新立异。

8.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教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习外语往往是为了与人交际,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行,因此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通过各种举一反三的训练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组合成思维网络,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奠定基础。例如,学习到“play”这个单词时,由于是一词多义,如果硬背很容易忘记,这时候教师给出几个带有“play”的句子,让学生根据句意推测汉语意思,在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同时,让他们拓展知识。在讲课时,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习问路时就有多种表达方式,拿“去邮政局怎么走“来说,可以用以下表达法。“Excuse,can you tell,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除了这些表达方式,教师还要让学生多思考出各种表达方式。

9.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思维的敏捷性体现的是学生正确地、迅速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一个单词或一个词组迅速联想到相同或相反意思的词组或单词。比如,“have a rest”这样结构的词组很多,教师启发学生后能让他们迅速想到“have a walk,have a drink”等,同样关于“go shopping”可以联想到“go swimming,go hiking”,这样结构相同意思不同的词组还很多,当然,还有意思相同的词组,比如“no longer”和“not any longer”“no more”和“not any more”等,还有相反意思的词组,比如“be good for”和“be bad for”“be good at”和“be weak in”,思维的敏捷反映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敏捷性的锻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下,比如学生间英语口语的练习,另外学生还可以主动找教师交谈。

总之,教育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英语课堂中发散思维不能被教师所忽略,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重要的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身体都在不停地成长,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具特殊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导下跳脱定式,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上借助多样的思维活动内化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马贤卓.三“策”并驱,让语言与思维共飞扬: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58-61.

[2]邓继承.同图异构教学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6):17-19.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提升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