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与西夏首场大战
2020-08-09吴钩
吴钩
《宋仁宗:共治时代》
作者:吴钩
出品方:新民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4月
页数:590
定价:108.00元
又吉直树热衷读书,在日本有“读书艺人”之称,获得过芥川奖,他的《东京百景》一书由100篇小短文串联而成,书中记录了他18岁从大阪到东京为艺人梦想打拼的10年经历,10年间他走过东京的大小角落,与之相关的记忆与心绪点缀其中。《东京百景》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又吉直树崇拜作家太宰治,因其有《东京八景》之作,故为自己的书取了《东京百景》的名字。
宝元三年(1040年)正月初一,为传统佳节元旦,按照惯例,仁宗皇帝一大早就要起床,沐浴更衣,虔诚上香,为天下百姓祈福,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在大庆殿举行正旦大朝会,接受宰臣、百官、外国使节的祝贺,并向众臣拜年:“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然后,设宴奏乐,宴请众臣与外国使节,欢度佳节。
但宝元三年元旦这一天,恰好发生了日食。古人习惯于认为,日食乃天之异变,是上天对人间君王的警示。在西北边境,比日食更严重的事发生了:西夏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对宋王朝发起了首场大战。原来,元昊经过多次刺探性的小规模进攻,已寻得一个攻宋的突破口。這个突破口便是延州。
大破金明寨
而要攻取延州城,必须先攻克延州城外三四十里处的要塞金明县。金明县下辖三十六寨,拥有蕃汉寨兵十万之众,是守卫延州城的门户。都监李士彬为党项人,世代镇守金明县,“众号铁壁相公,夏人畏之”。为了拿下金明县,元昊绞尽脑汁。元昊先是使出反间计,亲笔写了一封密函,附上锦袍、金带,投于金明县境,约李士彬同叛。金明将士捡得密函,都对李士彬产生了怀疑,只有鄜延路副都部署夏元亨识破元昊阴谋:“此夏人行间耳,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召李士彬饮酒,宽慰他。
元昊一计未成,又生一计,派了密使潜入金明县,以重金诱李士彬投诚:“果约降,当富贵与共。”李士彬斩了来使,让使者的随从回去报告元昊:别再痴心妄想了,我李士彬不会与你同流合污。
但元昊用计,鬼神莫测。反间、引诱不成,他又指使境内蕃部向李士彬投降,实则是诈降。李士彬不察,接纳了这批蕃兵,并报告上司——鄜延路都部署、知延州范雍,建议将这批投诚的蕃兵安置在南方。范雍出金帛奖赏投诚的蕃兵,编入李士彬麾下。
同时,元昊吩咐西夏诸将:若与李士彬遇,不可恋战,马上不战而走,且四处散布流言:“吾士卒闻铁壁相公名,莫不胆坠于地,狼狈奔走,不可禁止也。”时间长了,李士彬便生了傲慢轻敌之心。他对待手下兵卒又素以“严酷”著称,因此,营中士兵多有怨愤者。
为麻痹范雍,元昊又派亲信贺真为特使,至延州拜见范知州,称“欲改过归命朝廷”。范雍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以厚礼送走贺真,放松了戒备。
宝元三年正月,贺真前脚先走,元昊迅速发兵,夜袭金明县各寨,寨内诈降的蕃兵早已打开寨门,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诸寨。
电视剧《清贫乐》剧照。
当晚李士彬宿于黄堆寨,“释甲而寝”,闻西夏兵偷袭,叫手下速牵马来。但手下对他怨愤已久,竟给他牵来一匹跑不动的弱马。结果,李士彬被执。元昊擒得李士彬,“割其耳而不杀”,囚禁于西夏;李士彬之子李怀宝战死,金明县三十六寨一日之间尽破。
三川口之役
元昊破金明县寨,率大军直扑延州城。此时,延州城内只有数百士兵驻守,危在旦夕。范雍以十万火速传檄,急召鄜延路都监、内臣黄德和,鄜延与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平,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孙,巡检万俟政、郭遵,火速驰援延州。
经数日急行军,黄德和、刘平、石元孙、万俟政、郭遵五支部队会合,合计步骑兵一万余人,结队而行。行至距延州城只有五里路的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他们遇上了元昊大军——更准确地说,中了元昊的埋伏。
若按宋人笔记的记述,宋师误中埋伏的过程更有戏剧性:刘平、石元孙率兵驰援延州,行军至延州城外二十里处一个叫作“大柳树”的地方,时天色已晚,前面忽有宋军“急脚子”(即探子)驰来,向刘平等人出示了证件与公文,说道,延州范太尉传语,已在东门奉候,暮夜入城,为防混入奸细,请将部队分批开拔,逐次进城。
刘平、石元孙依言将步骑兵分成数十个小队,依次开拔,估摸前一小队前行约五里,便放出下一个小队。待放出的小队约有五十个时,刘平与石元孙找“急脚子”询问,却发现“急脚子”已经不见踪影,二人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派探子往前面侦视。探子回报:延州城内并无灯火,前头已开拔的部队不知所终。原来,所谓的“急脚子”乃是元昊派人假冒,目的是要将延州援军带入埋伏圈。
刘、石二人大惊,立即命令剩余的士兵结阵前行。至三川口,天已大亮,距延州城才五里,人心稍安,突然,“四山鼓角自鸣,埃烟斗合,蕃兵墙进,倏忽之际,已陷重围”。
不管刘平的中计是不是这么离奇,总之,宋朝援军在三川口落入了元昊大军的包围圈。刘平率领众将士死战,却未能突围,万俟政、郭遵战死,刘平也身中流矢。
黄德和在后阵,见前头部队陷入敌人包围,不敢救援,带着麾下部队逃至保西南山。刘平的儿子刘宜孙追上黄德和,拉住马辔头,苦苦哀求:“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但黄德和不从,策马遁走。
恶战了一整日,刘平身边只剩下一千余名将士。他们且战且退,趁着夜色,退至保西南山,筑立七寨严加防守。深夜,西夏兵重重围住营寨,高声呼喊:“几许残卒,不降何待?”刘平使人回应:“狗贼,汝不降,我何降也?明日救兵大至,汝众庸足破乎?”天明,元昊又叫人来喊话:“汝降乎?不然,当尽死!”刘平拒不投降,西夏兵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宋师全军覆灭,刘平与石元孙也被擒获。
此时元昊大军已围困延州城七日,及至刘平、石元孙兵败三川口,延州城内的军民更是大惊失色,惶惶不可终日。范雍无计可施,唯有祈求山神保佑。所幸当日夜里,天降大雪,“戎马多冻死”,而且,元昊孤军深入,也担心攻城未克,反被宋朝援军断了后路,故而引兵退去,延州之围遂解。
三川口之役,是元昊叛宋以来宋王朝与西夏的第一场大战,以惨败收场,差点还丢了延州城。消息传回京师,朝野震动。宋朝君臣有两个想不到:首先,想不到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儒将刘平居然败得一塌糊涂。
宋廷震动
其时,朝廷尚不知道刘平、石元孙被执,从前线传来的消息说,刘、石二人已经为国捐躯了。而临阵脱逃的黄德和则报告朝廷:刘平、石元孙投敌。同时,范雍却上章弹劾黄德和弃军逃走,导致刘平、石元孙战死。
仁宗震怒,一面派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天章阁待制庞籍与一名内侍前往河中府置狱,调查此事;一面发禁兵包围刘平之家,欲捉拿刘平家人。天章阁侍讲贾昌朝跟仁宗说:“汉杀李陵母妻,陵不得归,而汉悔之。先帝厚抚王继忠家,卒得其用。平事未可知,而先收其族,使平果存,亦不得还矣。”请仁宗效仿真宗的做法,宽容对待“降敌”将领的家属。
贾昌朝所说的王继忠,是真宗朝的将领,抵抗辽兵时陷落敌手,辽主惜其才,招入麾下。后王继忠穿针引线,促成辽国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化干戈为玉帛。王氏留于宋朝的家人,也得到真宗皇帝厚待。劉平的情况与王继忠有点类似,仁宗听了贾昌朝之言,仔细一想,觉得捉拿刘平家人的做法极为不妥,便撤回禁兵。
谏官富弼亦上奏说:刘平“引兵赴援,行不淹日,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此时,又有延州吏民赴阙,递状称刘平已经战死。仁宗便依富弼之言,分别赏赐刘平与石元孙家“绢五百匹、钱五百贯、布五百端”。
不久,文彦博、庞籍从河中府发回调查报告:“黄德和退怯当诛,刘平等力战而没,子孙宜加赏恤。”于是,仁宗下旨:斩黄德和于河中府,“枭首延州城下”;赠刘平为忠武节度使兼侍中,石元孙为忠正军节度使兼太傅,录两家子孙为官。直至数年后,西夏与宋朝言和,放石元孙归宋,宋朝君臣这才知道他和刘平当年都没有被西夏人杀死。
其次,宋朝君臣也想不到元昊如此强悍、多谋。一年前,初闻元昊叛宋,将臣义愤填膺,都认为宋师压境,将如大象脚踩蚂蚁一样碾压元昊。现在,廷臣却发现,元昊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朝堂上再没有人“争言小丑可即诛灭”,相反,因为忌惮元昊兵锋,新任参知政事宋庠提出:在潼关修筑城池,驻以重兵,加强戒备。情急之下,仁宗皇帝也觉得有道理,“遣侍御史陈洎往陕西督修城”。但谏官富弼坚决反对:“天子守在四夷,今城潼关,自关以西为弃之耶?”仁宗醒悟过来,这才叫停了潼关筑城。仁宗皇帝需要重新评估西北边关的情势,重新打量元昊这位劲敌,度过他御宇以来的第一场深重危机。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