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2020-08-09俞霄
俞霄
摘;要:在初中科学这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单纯借助于知识的讲解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实验,能够引导学生直观明确地了解知识,学到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相应的科学实验进行实践,从观察具体的科学实验中感知相关知识。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科学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从教学角度来说,科学教学更加需要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有效实施科学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一、把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比如,在对“物质转化与材料运用”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向学生讲到了“碳”这种物质。我就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首先是确定全体教学目标,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了解在常温下单质碳科学性质较为稳定,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当温度逐步升高之后,碳的活动性也随之增强,与多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同时,通过相应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对碳单质的可燃性以及碳单质的还原性进行必要的掌握。如果只是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班级中的部分中等生和优等生感觉知识点过于简单,因此我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对于中等生,我引导他们对碳和氢气的科学性质进行比较,从而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碳和氢气的科学性质。而对于优等生,我引导他们理解碳和金属氧化物产生反应的时候,碳被进行氧化之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进行讨论和必要的论证。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注重科学实验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重视实验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科学文本知识采用较多的课堂演示,同时与学生的实验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将預习实验报告做好,如果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实验,比如“能量转换的量度”这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我现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一遍简单的操作,并且对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如是一般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操作要点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实验步骤,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后对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归纳。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问题的设置,当我提出具体的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质疑,但是我没有及时的解决,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长期保持到一种猜疑的角度,从而可以较好地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
三、借助生活中应用的科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科学作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更需要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会碰到许多科学现象与问题,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寻找自行车的杠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习杠杆平衡条件,让学生掌握杠杆工作原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生活中秤的使用,秤正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对物品的质量的测量。教师可进行演示,用两个不同的秤砣称出的同样物体质量不同,再从这个问题逐步转换到自行车的杠杆问题上。刹车制手,V刹或吊刹的刹车钳,还有就是轮轴都可以看成是杠杆。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是科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初中科学学习,让学生获得了一定量的实验技能,奠定了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就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具体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改进。
中学科学学习《食物的吸收与消化》课程中深入调研了口中的馒头现实变化,基于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口对于粮食作物中面粉物质的消化分解,然后它促进胃肠功能的进化,所以要求同学们注意饮食要慢慢吞咽。课堂实验过程如下:
课程的实验规划:1、相同大小的馒头数块a/b/c,a与b采用刀子均匀切割的方式,c不使用任何处置。2、获取新鲜的唾液。3、拿到几个干净的试管实验,给予他们分别号码1、2、3,一号的试管中放置a类馒头的渣渣与5ML的新鲜唾液,并使其均匀处理;二号试管中放置b类馒头的渣渣与5ML的纯净水,均匀处理;三号试管中放置c类馒头块与5ML新鲜唾液,不进行均匀处理;最后分别放置三个试管于相同的温度水溶液中,经过十多分钟处理,分别取出,向其中点滴碘溶液,摇晃后观察试管里面的变化颜色。
实验的要求补充:
1.在进行试验操作中不直接使用唾液。将教材要求的1、3号溶剂管直接允许在同学们口中操作,让自身自然产生新鲜唾液,当然,规定1号试验嚼碎馒头,3号试验不采取任何操作,2、操作实验进行中不采用水溶液升温。课程规定要求的1、3号试验用口腔的温度给予补给;教材2号的溶剂管先进行馒头切碎,继而加入5ML纯净水均匀处理,最终置于手心拿捏,由于人体温度基本一致,所以该实验方法基本满足需要。3、因为这些实验操作已经不在直接要求使用新鲜唾液及水温升高,因此补充后的操作实验同样不再需要火柴,灵敏测温计,支架台等工具,切实可行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环境条件不足导致的无法实施操作实验顾虑。鉴于这样的实验,操作实施简单,规定需要不繁杂,需要器具少,贴和同学自身,满足同学们心理想法等要素,所以同学们也十分满意,操作的结果很受欢迎。
初中科学最为重要就是这个科目有着独特的实验性,学生要想将科学知识学好,教师就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多注重实验学习,多策略施教,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亚琴;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J];科教文汇;2018,11;
[2]季近青;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咨询;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