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现状与教育策略
2020-08-09赵更登加王金霞
赵更登加 王金霞
摘 要: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們带给学校的教育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尤其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的学生较多,他们带给教师的教育难题更多。了解清楚他们的家庭情况,因人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帮他们卸下心理包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开展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单亲;心理阴影;健康
留守儿童的数目日益增多,其中不少是母亲离家出走的。他们从小就缺失母爱,呈现出的问题也多样化。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纷繁复杂的家庭背景形成了他们各异的想法和做法。作为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得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
一、当前农村留守单亲孩子的现状
1.生活独立性强
从小缺失母爱的他们已经在家里是个小大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无论做饭洗衣还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很成熟。在学校里通知的要和家长商量的事他们能迅速做出决定,他们已经能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负责。特殊的环境让他们的童年少了天真,形成了坚韧的品格。
2.家庭经济困难,心里极度自卑
家庭经济拮据迫使父亲外出务工,母亲离家出走。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压力很大,自认为与别的同学相差很远。因为贫困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导致自己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心的愧疚、自责、不自信将自己封闭起来。对自己家庭的不满,对自己的不满,面对现实又无能为力。不能专心学习,成绩也靠后,恶性循环促使自卑加剧。
3.性格孤僻不善交流
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在孤寂的环境中。电话视频只能给予他们语言上的关爱,没有细致入微的行动,他们的内心还是很落寞。父母尽可能满足他们物质上的要求,却忽略了内心的伤痕。长时间没有倾诉的对象导致他们的性格内向孤僻,与人交流胆怯。在学校表现为不愿接纳同学的建议,课堂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业有错不愿请教老师,宿舍里我行我素。
4.自控能力差,行为易冲动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在自我情绪和行为约束方面能力极差,加之心理成长需求和青春期生理成长速度之间的落差,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易冲动、易毛躁的表现。尤其是针对部分父母因为陪伴缺失的愧疚,而选择从物质方面弥补孩子的“关爱”方式,这其实是一种疏于管理和教育的溺爱,过于关注孩子的生活需求,而忽视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成长需要。
二、如何帮他们抹去心理阴影,培养健全人格
1.走进家庭了解他们的生长经历
关注一个学生,不仅仅要关注他的学习情况,还有他的人格塑造。所以抓住每个和家长接触的时机了解一些他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知晓他们在家的一些优秀表现和不当行为,客观地做出分析。找到一些他们容易接受的说话方式和能体现他们价值的事情。老师不是他们的父母胜似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关注。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才能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的策略。
2.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促其融入集体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1]。自卑的心理使他们远离同学和老师,让课堂变成一种负担。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在最近发展区有迁移。班主任可以利用打扫卫生活动、少先队团队活动、志愿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小组比赛激发留守单亲儿童身上潜在的能力,获得“团结就是力量”的成就感,逐渐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慢慢融入集体。
3.注重学习习惯培养,逐步提高成绩
留守单亲儿童学习成绩一般都靠后,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上课不专心,下课作业草草了事,从不主动学习,哪怕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在他们心里,考试成绩已经将他们在老师心里分成三六九等,自己是典型的学困生,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起。越是这样的情形,各科教师越要多关爱少批评,帮其建立短期的学习目标,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抓起,慢慢超越自己。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缩小同学间的差异,避免窘迫。不断积累存在感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会有进步。
4.注重心理疏导,树立正确人生观
这群孩子的心理防线是牢固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有些偏执。首先,蹲下来和孩子们促膝谈心。利用一切和这群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关心最近学习上的困难、家里的情况等。用自己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换取他们的信任,做学生忠实的倾诉者,有些不愿开口的学生就让他们写出来。这些隐私是他们的软肋,也是他们强力掩饰的,所以在谈话之前一定要保证不外泄,维护他们的自尊。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其次,做好主题班会。如“健康教育”“我是谁?”“天生我材必有用”等主题班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客观地认识家里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次,名人典范效应。这些名人不可以是他们熟悉的大明星,这些效仿起来不可行。最好选择同学校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老师熟悉他们的成长故事,学生更清楚他们的家境,便于针对性学习。学生重在强大内心,只有敢于正视自己才能不断前进。
5.建立成长资料袋,精准施策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经历不同却都要面对同样的班主任,只有班主任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他们才会有不同的发展。从刚接触某个班,可以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把他们列在重点教育对象上。每人准备一个资料夹,记录家庭情况、谈话记录、教学观察、作业情况、成绩分析、特殊事件分析等。对每一个孩子设定一个成长计划,时间可长可短。教育是一种慢艺术,我们不能急。[2]
走进一个单亲留守儿童的心里,让他接纳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外人实属困难。但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些孩子送去额外温暖。我们要用心观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熟悉笼罩他的阴影。帮他正确面对现实,鼓足勇气逐渐拨开乌云,树立自信,慢慢变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乔虹.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6):44-47.
[2]祁云.让教育无缝对接让课间充满阳光:例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问题研究策略[J].学周刊,2018(12).
注:本文系甘肃省武威市2018年“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WW[2018]GH11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