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路径

2020-08-09李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内涵

摘 要: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工程科技人才成为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将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工程师的有力支撑。文章以历史视角定义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认为要拓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教育路径,可将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灌入课程思政,突出课程育人;融入工程实践,突出实践育人;同时也要贯彻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职业精神教育方式。

关键词: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内涵;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中世纪中期,至今西方对此并无明确定义。如果从职业标准去定义工程师,主要指:“那些在各个历史时期,从事复杂高难度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的人。”按照这个定义,可回溯到公元前几千年在世界各地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古代早期城市文明,因此工程师是一种延续了六千年的职业。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也是我国工程师诞生、发展、繁榮的历史,饱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已从其发展历程中逐步显现,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值得有志于从事工程事业的青年一代继承与弘扬。

1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

毫无疑问,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是工程师群体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孕育并形成的,是职业化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内化而成的个人品质,是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与人格特质。随着工程师职业化的发展,祖国大地上一座座工程科技创新的丰碑赋予中国工程师这一职业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如: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气节,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奉献精神等。我国工程师职业历经了古代的萌芽期、近代的形成期、建国后的成长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期,每个阶段都彰显出这一历史时期独特的精神烙印,结合我国工程师职业发展历程和工程师职业精神的生成逻辑,我们从历史的维度总结并试图诠释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内涵。

1.1古代:专研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勤劳和智慧是古代工匠身上最集中、最明显的标识。他们在完成封建帝王统治意志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学习,体现出较为强烈的钻研精神。我国古代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他们多是朝廷派出监督工程的官员。在监督工程进程中,他们开始自学技术,最终成为行家。如,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刚到景德镇时对制造陶瓷一无所知,他与工匠同食同休三年,闭门谢客,聚精会神钻研制瓷技术,最终成为内行。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中国古代的工匠和手工艺人还形成了“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他们“匠心独具”,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不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精益求精,追求突破,不断创新。如,四大发明的诞生,三国时期发明龙骨水车的马钧,治黄专家陈潢等不胜枚举。

1.2近代:救国图存的职业精神

集中体现为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中国工程师群体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出现,更加活跃地投身于工程实践之中。20世纪初期,著名实业家张謇提出“振兴实业”代替“振兴商务”,加之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对中国工程建设和工程师地位的影响,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得以发展。近代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吴蕴初、陈蝶仙等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实业救国意愿的工程师。

1.3建国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和百废待兴的国家,一批知识青年向科学进军,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科技报国,投身祖国建设。以钱学森、钱三强为代表的工程科技人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挺起了中国核工业的脊梁。为了建造自己的民用大飞机,无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响应号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付出十年心血,建成了“运十”大飞机,并于1980年9曰26日试飞成功。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新中国工程建设,如,红旗渠精神,其核心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康藏公路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的开工等。可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了这一时期工程创造领域的重要精神标记。

1.4现代:勇于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职业精神

没有工程就没有现代文明,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会丧失发展主动权。习近平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号召广大工程科技人员:“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法、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又一次强调:“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工程师群体必须与祖国一道抓住机遇,“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能依赖他人,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工程活动造福人类一方面靠科学和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必须依靠工程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国家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只有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崇高意义的事业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时候,才会主动牺牲并产生实现职业理想的自豪感。由此,工程师群体才可能将自己的这份职业变成获得创新的不竭动力,为之奉献毕生的精力、智慧和才能。

2把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将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灌入课程思政,突出课程育人功能

培养新时代工程师,离不开课堂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融入工程师职业精神,在青年一代工程师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课程育人功能,是当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工程类课程不论从课程内容来看,还是从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发挥来看,都蕴含着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如在桥梁设计课程中讲述茅以升为国炸桥、建桥的故事,这既与课程主题十分吻合,同时也不是刻意之举,无形中将工程科技救国、报国的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又如武汉大学“测绘概论”课教师团队由测绘界多名教授和院士组成,他们从事工程实践的感人故事、历经奋斗的成长经历都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事例,以“滴灌”的方式让学生入脑入心。

2.2将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融入工程实践,突出实践育人功能

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源于历史上的工程实践,自然也应将其融入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实践中,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同时又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正如D.J.Schneck认为的那样:“对于工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以技术为导向的方式,而应更多地体现工程思维和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优秀工程师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教育。如到艰苦的工程一线锻炼实习。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领域产生的院士,90%都有长期在工程现场工作的经历。又如,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学徒制”模式,让未来的工程师尽早了解和实践工程项目等。

2.3贯彻发展理念,创新工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方式

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生成是历史的、动态的。不同历史时期,工程师职业精神的主题和内涵也不同。因此,新时代工程师职业精神教育必须贯彻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一要创新教育内容,依托时代特色开展教育。新时代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的鲜明主题是通过工程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因此新时代工程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也要立足新时代背景,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教育要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将体现时代内涵和现实发展诉求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广大青年工程师群体,引导他们重新认知个人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世界趋势,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个人成长与国家前途有机统一起来,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二要创新教育渠道,依托网络工具、智能化模式进行教育。马克思认为,人活于世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要依存社会才能存在,现实中的自我是个体自身与社会外部环境互动的产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工程师职业精神教育要延伸到网络虚拟社会空间,采用青年人爱用、善用的新场域、新模式,通过及时、开放、互动的表达方式传递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面对事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工程事件时能及时发声,明确立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中国工程师职业精神教育工作体系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如不断加强工程师群体对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传播,不断扩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对工程师这一职业的期盼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工程伦理精神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SZ18007)和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XJXG2019-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莹(1980.07-)女,纳西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瓦尔特·凯泽,沃尔夫冈·科尼希.工程师史:一种延续六千年的职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习近平.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中国科学院,2014-06-19.

[3]SCHNECK,D.J.Educating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problem solvers as 21st century engineer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actice,2002,128(03):100-106.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