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的火山没了
2020-08-09杨丽霞
杨丽霞
〔摘要〕当儿童感觉到愿望不被满足、行动受挫折、尊严受伤害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从而出现相应的生理唤醒,同时伴随攻击、冲动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反应。由于儿童语言发展受到限制,他们很难充分用语言表达内心。游戏治疗可以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分表达愤怒,找出不合理信念,进而习得管理愤怒情绪的技巧。
〔关键词〕不合理信念;情绪;愤怒;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2-0052-04
游戏治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游戏治疗国际协会(API)认为“游戏治疗是将理论模式系统性地运用,以建立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过训练的治疗师运用游戏的治疗性力量协助个案预防或解决心理社会困境,从而使被治疗者获得最大的成长和发展”。游戏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向儿童提供精心挑选的游戏材料和工具,并促进对孩子安全关系的发展,让他们通过游戏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和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成长和发展[1]。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愤怒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愤怒是个体在遭遇攻击和羞辱的刺激下,感受到愿望受压抑、行动受挫折、尊严受伤害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体验,体验到这种情绪时往往伴随攻击、冲动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反应以及相应的生理唤醒[2]。由于儿童在言语表达和认知发展上发育不成熟,传统的口语沟通不能让他们充分而准确地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导致愤怒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游戏治疗则可以帮助儿童找出愤怒的原因,表达愤怒情绪,进而学习如何有效调节愤怒情绪。本文通过一则案例,阐述如何运用游戏治疗提升学生的愤怒情绪管理能力。
一、基本情况
(一)班主任的苦恼
依依(化名),女,8岁,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绘画水平超群,喜欢舞蹈,热爱手工。可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却成了班主任及各学科老师的苦恼。原来依依肚子中有一座“活火山”,这座火山可能随时爆发。最近一次爆发是因为同班小欣(化名)的画刊登在报纸上了,而自己的画被淘汰了。她愤怒至极,撕毁了手中的作业本,推掉了桌上的书本和文具,然后嚎啕大哭。依依之前也经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做作业时有一个拼音写错了就大发雷霆,把作业撕掉;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时,依依就握紧拳头,好像自己被责骂了一样,很想反击;有时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她会气得嘴唇发紫……导致现在老师们表扬其他同学也要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
(二)来访者的无奈
初次见到依依时我有点诧异,因为这个小姑娘看上去阳光大气、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怎么都不像是一个不能自控的小女孩。在她描述了一件又一件难以自控的事件之后我才慢慢地确认,她就是那个小女孩。当妈妈催促她、同学不按照她的想法来行动、表现没达到妈妈的要求,看到别人比她优秀……稍有不顺心,肚子里的火山就要爆发了(来访者原话),一股怒气直往头上蹿,感觉全身发抖,想大喊大叫、想骂人打人,甚至真的动手打过同桌,虽然事后她也觉得这样可能不太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三)家长的内疚
依依的妈妈看上去是一位温柔大方的女士,可是从进入咨询室后她一直在自責。原来妈妈对依依的要求一直很严格,上小学前就给依依报了各种兴趣班,但兴趣班其实都是妈妈选择的,不论是上学日的晚上还是周末,依依的时间都被兴趣班占得满满的。上了小学之后虽然兴趣班减少了,但是增加了辅导班,妈妈非常在意其在学校里以及辅导班里的表现,作业写不好就要求其撕掉重写,表现稍微不符合期望就严厉批评教育……而且为了好好陪依依,妈妈辞掉了工作,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依依身上。妈妈觉得这可能是造成依依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和依依见面,即使回到家里,和依依的互动也很少,更多的是在家里做一些休闲活动,如看电视、睡觉等。
二、个案分析
在家庭教养方式及个人性格的影响下,当依依受到刺激,如感觉到愿望不被满足、行动受挫折、尊严受伤害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出现相应的生理唤醒,同时伴随攻击、冲动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反应。来访者产生愤怒情绪时经常无法自控,不知道如何应对,愤怒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咨询师根据依依的情况制定了如下咨询目标。
(一)短期目标
1.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2.通过游戏觉察产生愤怒情绪的原因。
3.在游戏中调整不合理认知。
4.通过游戏,掌握合理表达情绪和宣泄愤怒情绪的方法。
(二)长期目标
1. 能恰当地表达愤怒情绪,学会管理愤怒情绪的技巧。
2.合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良好的班级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
咨询目标:通过投掷飞镖、“生气的气球”、制作情绪小书、制作“愤怒高塔”等游戏梳理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让依依学会觉察并初步释放愤怒情绪。
依依第一次带着愤怒的情绪走进游戏室时,我让其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玩具发泄情绪,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墙上醒目的粘粘扣布质飞镖,一边投掷一边大喊“为什么×××(同班同学)数学可以全做对,为什么我做不对,我讨厌你……”重复了几次之后,依依又说出了很多让自己愤怒的事情,有时候掷飞镖力气比较大,有时候喊声语调比较高,有时候情绪没有那么激动……直到最后情绪慢慢平复。
我拿出几只气球给依依,告知她气球相当于身体和头脑,愤怒就是吹进气球里面的气体,让其分别体会吹爆气球、充气后系好然后踩爆气球、慢慢放气的过程,强调气球里的空气代表愤怒,持续让愤怒增加,最后会将气球撑爆,伤害自己和他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处理愤怒,就可以让气球处于安全状态。通过游戏,我和依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之后的辅导做好了准备。
第二次辅导前,依依生了一次病,在医院做了三天治疗。这次她带着担忧的情绪走进游戏室,她一直强调“我不能愤怒了,愤怒是不好的、坏的情绪,它会伤害我的身体,我绝不能再愤怒了,为什么我一直会愤怒……”听上去依依对愤怒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感,于是我和依依一起观看了《头脑特工队》电影剪辑片段,并一起制作了一本“情绪小书”,让依依在情绪小书里用简笔画表情画出不同的情绪,并分析每种情绪的积极力量以及消极影响。依依的绘画能力特别强,可以很形象地画出我们讨论过的内容。经过这次辅导,她很开心地和妈妈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愤怒不是坏情绪,也有好的地方,我不再害怕愤怒的情绪了!”。
第三次辅导我和依依一起做了“愤怒的高塔”游戏。我准备了一些扑克牌,依依在扑克牌的背面写上自己有愤怒情绪的事件,并给这些事情产生的愤怒感打分(1~10分),比如老师催促自己动作快点(3分)、妈妈询问成绩(6分)、老师表扬比自己长得漂亮的同学(9分)、默写没有全对(10分)……依依列举了近四十件让自己感觉很愤怒的事情,随后用这些扑克牌搭了一座高塔,并对高塔喊道:“我要消灭你们,不要让你们再伤害我……”然后依依拿起一堆弹力球,摧毁了自己制作的高塔。依依情绪稳定后说:“每当愤怒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体内有一座火山,马上就要爆发了……”于是我引导依依根据刚才做的高塔将火山画出来,并将火山爆发的过程分为四个:沮丧、恼火、愤怒、爆发, 愤怒分值分别对应1~3、4~5、6~9、10分,并引导其梳理出每种情绪对应的情景、分析不同等级愤怒所对应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变化,从而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愤怒情绪。
(二)第二阶段
咨询目标:运用指偶游戏、沙盘游戏探索依依愤怒情绪的成因,并利用角色扮演、绘本故事等改变其不合理认知,让依依学会接纳自己,悦纳自我。
第四次辅导时,依依哭着走进游戏室,原来这次依依默写没有全对,而小组内其他同学都是全对,她很伤心又很愤怒,于是把自己和同桌的作业本都撕坏了,她握紧拳头,满脸涨得通红,甚至想要打其他人,因而被老师带到了游戏室。依依拿起游戏室里的泡泡膜,用力地一脚又一脚地踩下去,边踩边说“我恨你们,我要做得比你们都好,我要把你们比下去……”似乎踩泡泡膜并不过瘾,她又拿起剪刀,毫无规则地把踩过的泡泡膜都剪碎了。慢慢恢复平静后,她开始坐下来用手一个一个挤压泡泡膜!之后我和依依进行了指偶游戏,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动物学校的形式,将校园生活演绎了一遍。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我让依依发现自己的“必须、应该、非黑即白”等不合理认知,如每次默写必须全对、数学应该考满分等。依依开始认识到这些要求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达不成目标后的挫败感。角色扮演结束后,我和依依一起阅读了绘本故事《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进一步强化依依的观念,让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学会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做真实的、开心快乐的自己,凡是认真努力了就可以!
依依第五次走进游戏室时情绪比较平稳,自述这段时间在学校里爆发情绪的频率少了很多,但是在家里爆发情绪的情况依然很多,于是我引导依依做了沙盘游戏。在沙盘游戏中,依依边摆放沙具边讲述自己的沙盘故事,原来从自己上幼儿园开始依依妈妈就不上班了,每天负责依依的学习和生活。妈妈要求其数学、英语要考满分,语文要90分以上,平时做错了数学题要抄写10遍,写字不认真要撕掉重新写……在依依眼里,妈妈就是一个暴君。她用一个弱小的婴儿模型代表自己,周围摆满了老虎、狮子、蛇等恐怖的动物,最后选择了一个布娃娃放在婴儿的旁边,希望布娃娃能陪伴自己、保护自己。
本次辅导结束之后,我约见了依依的妈妈,互相沟通了依依的情况,妈妈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并表示会慢慢改变。
第七次辅导时,我和依依一起制作了一棵“感觉树”。依依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棵高大的树,然后用橡皮泥做树叶和果实,一片树叶、一颗果实代表这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情,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感觉,如红色代表愤怒、黄色代表开心、绿色代表嫉妒……依依边制作边分享不同树叶和果实背后的小故事。做完“感觉树”之后,依依发现自己的愤怒情绪在这周明显减少,让其特别开心的是妈妈最近变得很温柔,对她也很有耐心。
接着,我们把这周中每一个愤怒的故事用一句话写了出来,并找出了故事背后的不合理信念,然后用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最后把每一个故事都用卡片做成风车,依依拿着这些五颜六色的“愤怒风车”开心地离开了,她说要让这些愤怒“随风而逝”。
(三)第三阶段
咨询目标:利用寻宝游戏、盾牌大战等活动帮助依依学会合理有效应对愤怒情绪,掌握管理愤怒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第八次辅导前,我在游戏室里提前布置了一些“宝藏”,如眼睛图片、嘴巴图片、音乐CD、故事书、彩笔等,等依依来时和她玩寻找宝藏的游戏,告知她游戏室里有很多“宝藏”,这些“宝藏”就是解决她愤怒情绪的“钥匙”,但这把“钥匙”怎么用,还需要她开动大脑,好好思考。依依首先找到的是嘴巴的图片,交流后依依知道了愤怒情绪来临时,可以用嘴巴表达情绪,比如“妈妈,这道题我做错了,我也很难过,但是现在我已经掌握了,你让我抄写十遍,我觉得好像对我没有帮助”,接下来依依陆续找齐了所有的宝藏,知道了愤怒时可以画画、跑步、听音乐……最后也知道了处理愤怒的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这里的伤害包括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依依想要把“百宝箱”带走,但是我跟她讲了设置,不能答应她。最后依依开动脑筋,自己动手绘制了一幅“百宝图”,生动形象地画出了愤怒情绪来临时可以采取的办法,并表示要把这张“百宝图”挂起来,时刻提醒自己。
第九次辅导时,我邀请依依妈妈一起参与,妈妈和依依一起做了很多“矛”与“盾”,其中“盾”上写出目前依然能让依依愤怒的事件,“矛”上写出一些可能可以化解这些愤怒的技巧,包括想法和行为上的技巧,如深呼吸十秒钟再讲话、写纸条表达不满、画画、改变想法等,依依的武器是“盾”,妈妈的武器是“矛”,母女俩开始了属于她们的“世界大战”,如果妈妈手上的技巧可以解决依依的愤怒,则“矛”胜“盾”败,否则相反。几个回合下来,妈妈一直处于优胜状态,而此时依依根本没有沮丧,而是很开心地投入在和妈妈的游戏中,最后妈妈和依依就妈妈失败的两次展开讨论。这个游戏既加深了母女之间的感情,也帮助依依释放了情绪,强化了所学的应对愤怒的技能。
四、辅导效果
经过九次辅导之后,老师和妈妈都反映现在依依情绪爆发的频率很少了,即使有让其愤怒的事件,她也能很好地去应对了。一个月之后,班主任反映依依以前撕作业本、扔卷子、打同学的行为再也没有出现过;科任老师表扬别人时依依也能开心地为别人鼓掌庆祝,平时也不会去嘲讽别人,还主动去帮助他人;在班干部竞选中,依依没有竞争大队长职位,而是如愿当上了中队长,还主动在班会课中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小妙招。而依依的妈妈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勇敢地踏上了新征程,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不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依依身上,给依依自由成长的空间。依依的爸爸也克服困难,从外地调回来,增加陪依依的时间。
五、反思与总结
(一)调动家庭资源,让学生重拾掌控感
和一些易怒的学生工作时不难发现,儿童愤怒情绪管理策略的习得更多的是源于对父母的模仿。所以游戏辅导中有两个小技巧:第一,邀请父母一起参与游戏治疗,当然一定和父母讲清规则和要求;第二,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控制的感觉,多赋予其一定的权力,通过游戏设置让其充分行使权力,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掌控感。
(二)合理认识愤怒情绪,扬长避短
容易憤怒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愤怒是不对的,是“坏情绪”,要彻底消灭这种情绪,所以产生愤怒情绪时当事人会伴随强烈的焦虑体验。其实愤怒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与现实相符合的、非绝对化的对他人或自己想法的、中等强度的愤怒(比如恼火、不满、失望等)能够帮助个人实现目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愤怒都需要矫正,保持适度的愤怒情绪有时候反而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当然这一点也是要与家长、老师等达成共识的。
(三)象征层面进行干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自发地进行有效的探索,发现产生愤怒情绪的原因,寻求解决愤怒情绪的有效策略。在探寻愤怒的原因时可以利用玩偶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等,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将当事人“置之度外”,当事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利用“第三只眼睛”觉察产生愤怒的原因;在表达情绪时咨询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表达出生气、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绪状态,让当事人知道情绪是可以被表达的;在寻找管理愤怒的策略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当事人帮“他人”处理愤怒情绪,寻找更好的资源,有效解决问题。
(四)个性化方案,有的放矢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没有固定的游戏辅导方案,咨询师应该在充分观察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不同的游戏为载体进行游戏辅导,如有的学生喜欢绘画、书写,那么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绘画创作元素,如制作愤怒小书、感觉文字游戏等,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就可以做愤怒的盾牌、愤怒高塔、黏土炸弹、扔飞镖等游戏,有的学生喜欢团体的氛围,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团体游戏活动,如愤怒的盒子、情感宾果等。当然游戏过程中要给这些活动起一个可爱的名字,不要过分强化学生本身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去解决面临的困惑。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象征性语言,通过操作玩具,孩子在游戏中会比在运用语言的环境下显出更好的适应性,他可以用玩具表达出对自己以及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的感受。处于愤怒情绪中的儿童很难用语言去沟通,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媒介,从本案例中不难发现,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愤怒情绪,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觉察愤怒的原因,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信念,逐渐找回对情绪的控制力。
参考文献
[1]Garry L Landreth.游戏治疗[M].雷秀雅,葛高飞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晓萍.儿童游戏治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高华.国外游戏治疗的发展和应用[J].教育导刊,2006(11):59-61.
[5]曹中平,蒋欢.游戏治疗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取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89-491.
[6]邓家英.我国近十年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研究述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5):71-73.
[7]刘启刚,周立秋,乔明明 .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2):3-9.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上海,200032)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