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思“1+X”证书制度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2020-08-08柴海华裴俊华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柴海华 裴俊华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天水 741020)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启动实施“1+X”(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试点工作,要求在职业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1+X”(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试点工作。该政策一经出台后,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明确“双证”制度与“1+X”证书制度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有专业或专业群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如何有效衔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问题的思考将成为各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从而认真贯彻“职教20条”相关精神。本文将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级证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进行阐述,并做了相应的思考。

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于2019年年初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发布了《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确定了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包含“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排在了首位。这也意味着BIM证书的含金量会进一步提升,共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对应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普及与推广,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就开始大力推广BIM技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发布相关条文,引导建筑领域相关部门、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对于BIM技术的重视。特别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其应积极响应“职教20条”,着力推进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基础上,积极考取“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级证书,按照“三结合”(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关职业培训,主要针对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并对兄弟院校学生、社会考生进行培训,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中国在2018年有23.5万亿的建筑业产值,其中有1000亿是BIM,而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信息化大环境下,国家高新技术BIM应用技术人才目前状况依旧缺口极大,人才缺失的结果是导致BIM发展受到阻碍。就建工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大学生是建工行业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行业的发展和希望大部分还是要靠他们;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当看准建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先人一步,为自己规划好职业生涯。纵观目前国家住建部、各省市的相关政策,建工行业BIM技术的普及近在眼前,结合教育部的1+X措施,大学生应该抓住目前不可错失的良机。

(一)课程资源建设

围绕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针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建立具备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资源。对相关课程采用鲁班BIM系统平台管理软件进行授课,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库。

专业基础课中植入BIM概论、BIM前沿应用等课程设计。

实训环节中增加BIM建模、平台软件的实例应用。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资源库,方便直接授课。

(二)实训资源建设

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保证能满足100人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场地。在教学场地里安装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相关软件及平台,相关软硬件环境条件配置如下表1。

表1 相关软件、硬件配置表

三、试点目标与措施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一级)、中级(二级)和高级(三级)三个等级,此考试一年举行2次,上半年5月中旬,下半年11月中旬。具体内容见下表2。

表2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目标

(1)以打造“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示范性院校为目标,着力带动专业及专业群发展;

(2)年输出200名左右拥有相应证书的优秀毕业生;

(3)形成“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书证衔接,通过人才评价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有效提升。

(三)举措

(1)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BIM实训、BIM概论、BIM应用等相关课程。

(2)培养师资队伍

积极参加相关机构举办的BIM师资培训,提升相关教师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各等级证书培训的能力。

(3)完善组织机构

在BIM协同创新中心管理的基础上,采取集中管理与二级学院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划分场地,按专业及实训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场所的作用。以校企合作的创新中心理事会为管理核心,实行创新中心主任负责制。创新中心在理事会下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负责管理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下设专业建设、运行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5个委员会,积极向全省建筑企业技术人员、中高职学生及教师开展BIM技能培训;培育学生BIM社团,使学生社团协助中心推广工作。[1-4]

四、“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1)“1+X”证书制度反映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本质是在体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要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目的是既要服务于职业院校学生,主要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又要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和建筑行业培养更多的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现了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共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机制,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社会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书证衔接,通过人才评价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有效提升。

(3)“1+X”证书不仅仅是一个证书,也不仅仅是一种证书,更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也是企业用人的一种标准,更是职业教育迈进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指标。未来“X”将会是判断一个职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技能水平的一个标志。

(4)“1+X”中:“1”与“X”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要充分将两者结合起来,融合相应职业教育的新技术,新要求,新标准,增强学习者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5)在“1+X”证书制度的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范围,凝练总结相关经验,注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在师资培训、教材开发上加大力度。

(6)“1+X”证书制度的试点,其基础工作就是做好专业调研和企业职业岗位与用人需求分析,按照专业考取相关证书,按照企业岗位职位需求培养订单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

五、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切实把“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本领的重要抓手,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充分结合学院城乡规划服务专业群资源优势,探索具有城乡规划服务专业群特色的“1+X”证书制度,抓住机遇、做出亮点,守初心、担使命,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