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论应急机制研究

2020-08-08

记者观察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权威领袖影响力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新媒体舆情扩散过程

在结合具体事件发展过程分析前应当关注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此前,“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被定义为危及社会稳定的,具有公共性质的严重事件。而此次事件包含在这一范围中,且更多涉及公众卫生健康层面。因此整个事件时间范围主要聚焦在官方媒体最初通报出现疑似病例的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23日党中央发布对防疫形势的最新判断为止,主要关注国内舆情的产生与扩散。

在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中,相关舆论传播带有如下特点。首先舆论酝酿期较长且影响力小,自12月31日武汉出现疑似病例自1月20日确定存在人传人可能性为止,相关舆论并未占据公众议程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期间,对于这一情况的报道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早期病例报道以及海外早期的传播情况。总体而言,相关话题舆论并未占据公众的主要视野,对社会整体影响力不大,还未有大量受众以及舆论领袖等舆论主体介入。同时舆论客体呈现的内容也较为简单清晰,处于舆论信息依据的形成和积攒阶段。而舆论现象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主体复杂化。在较短时间内,相关舆论数据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多个主题的舆论信息同时传播。随后在局势发展情况以及整体春运大环境下,舆论逐渐转向关注中心地以外的形势发展,由此相关舆论大量产生,经由“广场效应”导致舆论传播过程变得复杂无序。

(二)出现大量未证实的信息引发网民关注,激发舆论讨论。在受众整体的焦虑心理作用下,由于高可信度的新媒体内容渲染,不实信息不断得到受众的广泛传播。受众渴望通过第一手消息获得对未知事物的更多了解,但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进一步加剧了舆论传播无序性,导致“众声喧哗”的情形不断发展。

(三)舆论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形成舆论浪潮。此次舆论酝酿期较长,因此产生了大量关于前一阶段的应对措施与信息公开进行质疑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由于一线信息数量庞大、内容复杂,吸引了大量围观群体的介入,导致共时语境下舆论被进一步讨论、发酵以及传播,不断形成舆论浪潮,加大舆论压力。

以上情形随着权威媒体发声介入以及医疗业界的舆论领袖引导下才使得舆论渐渐得到有序引导并形成统一秩序。同时权威媒体及相关机构针对此前不实信息进行回应,逐步引导受众群体形成舆论合力,舆论形势逐渐得到冷却。经由新媒体渠道强化了权威媒体和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及其作用,使得舆论生产与导向形成了有效合力并相对保持稳定。

如今整体舆论热度略有下降并开始保持一定的秩序性以及正确的导向。总体舆论讨论热度在关注疫情的基础上仍旧保持一个高位热度态势,并逐渐由对国内疫情关注转向对海外疫情的关注。

二、前期舆论无序性原因分析

首先是来自于舆论主体的影响,随着社会氛围影响以及疫情自身发展速度,使得疫情相关话题渐渐占据公共议程的主体部分。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关注程度也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年轻受众接受信息较早也更为重视,此前经历过非典影响的较大年龄受众群体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整体社会氛围形成了一个以年龄阶层为梯级,自下而上展开舆论影响力的形式。年轻受众占据主体部分,更愿意获取相关信息,生产舆论内容,但缺乏客观理性的视野以及稳定广泛的社群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早期舆论的大量产生以及无序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此次舆论中心地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传播力与影响力都得到了基数庞大的舆论群体支撑,使得舆论的形成与扩散有着较大的主体推力。

其次,引发舆情爆发的原因在于信息公开透明程度,相较于以往,信息公开透明程度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当下依旧缺乏时效性与权威性。前期关于疫情中心地缺乏全面、立体的客观信息数据,导致了未经证实的相关舆论被受众大量转发传播。从而导致社会应对措施的混乱,同时舆论围观群体的传播介入进一步扩大了部分不实舆论影响力。另一方面疫情早期对于病毒发病机制、传播机制的不清晰,中心地湖北及武汉地区缺少权威媒体的介入,这些原因导致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不能得到证实以及有效传播,相较于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舆论信息而言时效性呈现落后态势。最终经过证实的权威信息失去充分的公信力并引发受众进一步的讨论,形成了舆论消极影响不断扩大的局势。

最后,是来自于新媒体自身的弊端,一方面部分新媒体运营者为追求流量发布未经证实且吸引受众眼球的信息,引发受众大规模讨论,产生一定的社会性影响。此类信息经由新媒体渠道产生广泛影响,从而占据权威媒体与其相关信息的发言空间与可信度,不利于官方信息传播。另一方面缺乏新媒体下的应急信息平台。整体上缺乏合理有序的调度以及重要舆论的传递,而部分有能力进行物资支援的受众在网络上进行回应时,难以收到及时的回应,大大影响了物资的调度效率,导致求助信息发布与接受的双方互相错位。

三、解决措施

(一)搭建应急信息平台机制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可以搭建一个具备信息收集能力与信息发布体系的临时应急信息平台。在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中,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抓取,迅速有效地汇总相关信息形成信息需求平台,汇集多方面的需求信息。同时让能够提供支援渠道的相关用户提交回应信息,在认证后双方进行对接,即经由新媒体渠道迅速扩散求助信息并完成物资支援。

(二)充分关注舆论领袖的作用

微博舆论领袖拥有较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同时舆论领袖自身更倾向于代表受众的意见与观点,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一方面应及时发挥相关领域中舆论领袖的社群影响力,将具备专业性的相关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微博可以针对事件性质适时扩大相关领域的专业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向社会公众宣传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者通过在各年龄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专业领域的舆论领袖的转发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舆论领袖所发表言论的监管,避免不实信息占据信息发布的空间与平台,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舆论领袖本身具备两面性,在倾向受众出现错误言论时,针对这种情况也应当及时加以控制,避免负面影响。

(三)加强同传统媒体与权威机构合作

在紧急情况下,新媒体应当保证传统媒体与官方权威发布机构信息传播的畅通性。一方面,在传统媒体依旧具备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当下,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可以成为传统媒体保证舆论有序传播的重要渠道,例如央视新闻通过新浪微博直播使受众直观了解此次中心地现场实况,同时也通过兼职内容生产者的Vlog视频内容丰富受众对于现场的了解。因此,新媒体可以与传统媒体从内容生产以及信道建设两方面保证紧急情况下的现场信息高效传播,保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官方权威发布机构信息传播的支持,在出现舆论或谣言与官方信息发生冲突的情况中,应当保证官方经过证实的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减少不实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受众能够接受到权威回应,形成正向的舆论合力,进一步推动信息传播。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的传播得到了更高效的扩散。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新媒体语境下舆论面对高压环境产生诸多问题。在新媒体信道多样化的前提下,需要对舆论所反映的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监管,避免不实信息占据有效信息的发布空间,使舆论合力加剧对事件的负面影响。同时应该加以合理引导与信息支持,从而保证整个事件中各主体的流畅运作,缓解紧急情况下带给受众信息不畅的紧张感与压力感,保证紧张社会氛围中稳定、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在推进媒介融合的当下,应当关注到在舆论层面如何实现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方式,这次事件无疑是一次尝试也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权威领袖影响力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论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投资及其立法完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My Hobby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权威发布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