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

2020-08-07浦志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小学班主任

浦志红

摘 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强化诚信教育,促使学生提升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榜样,尝试整合各种学科资源中的诚信教育内容,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和诚信有关的课外活动。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升诚信,发展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小学班主任

核心价值观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照的是非准则,遵循的行为规范。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上的体现就是爱国、诚信、敬业和友善,其中的“诚信”指的是能够履行诺言,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育中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因此,我们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强化诚信教育,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文化建设,以境育诚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处于诚信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得到熏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做出讲诚信的事情来。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设计“诚信主题走廊”,开辟“诚信主题黑板报”,组织学生阅读“诚信主题书籍”等活动构筑一个和诚信有关的文化氛围。这样就能起到以境育诚的效果,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诚信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诚信”主题的班级黑板报编写工作中。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古往今来的各种和诚信有关的小故事,并选择其中精彩的内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黑板报上面:《曾参杀猪》《季布一诺千金》《晏殊信誉的树立》……这一个个诚信故事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许多学生是这样说的:“每天看到这些和诚信有关的小故事,就会忍不住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我以后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在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文化角、图书角等设计和诚信有关的主题以外,教师还要积极借助网络,用微信、QQ等平台构筑一个网络诚信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在课余时间也充分了解什么是诚信,起到家校结合的效果,全面沉浸在诚信的氛围中,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找寻身边榜样,以典导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常常会模仿身边具有诚信特点的同学,学习其事迹。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尝试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学生看到哪些同学具有诚信的特点,然后积极向他们学习,从而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榜样,看看怎样才符合诚信的标准。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生病住院了,于是班级中的各个课代表就相约每天去看望他,并将当天学习的内容教给他。然而,第二天突然天降雷暴雨,很多课代表都觉得路上不方便,便没有去,但是一位语文课代表却依然冒着大雨来到了医院里,帮助这名学生补课,其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的榜样。在班会中教师可以鼓励该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该学生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答应了他要去的,所以当然要去了。”以此作为榜样,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对于这位同学来说,变成了一种生活中的习惯。大家是否想过,当生病的学生看见有人冒着大雨来看自己,你觉得他心中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都有所感触,认为该课代表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都要争当诚信之人。

要构筑身边的榜样,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英国大作家塞·约翰逊说:“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我们的小学生是最崇拜老师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在要求学生怎么做时也想想自己该怎么做。我们教师要把诚信教育渗透于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让他们懂得怎样制止、抨击不讲文明、不讲诚信的行为。

其次,还要充分利用同伴效应,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身上寻找诚信的例子,并积极向他们学习。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平时,我们应教育学生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错事要勇于改正。对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我们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给学生树立讲诚信的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社会热点新闻中和诚信有关的内容,找寻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诚信榜样,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

三、挖掘学科资源,以理悟诚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若教师只是直接灌输和德育有关的知识,那么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尝试充分挖掘各种学科资源,将德育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和诚信有关的小故事,组织学生展开诚信主题的辩论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寻找历史上的诚信之人。在美术学科中可以让学生围绕古代的诚信小故事绘制图画。这样就充分结合了其他学科,让学生感受到诚信教育的快乐。

在古汉语中有不少和诚信有关的小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曾子杀猪”的故事,然后说说这则文言文小故事讲述的是什么,用复述的方式表述自己读到的内容。有学生尝试表达:“文章中讲的是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杀猪给他吃,但是却没有守信,曾子认为虽然对方是小孩子,也不能失信于他,于是就真的给孩子杀猪吃。”此后鼓励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大家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悟呢?”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守信。”还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这个故事讲的是不管针对谁,都要守信,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小孩子,又或者对方已经忘记了你的承诺,但是你答应对方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这样的学习巧妙地将语文学科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了一起,既能让学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能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感悟,培养其诚信意识。

教师要将课堂作为工作的主要阵地,要抓住教学的机会,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其中,这样就能起到以理悟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自主领悟诚信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将原本虚化的德育具体化,变得内容丰富,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

四、开展课外活动,以行践诚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诚信精神。我们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题内容,开展主题班会,开设诚信书吧,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开展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活动,形成“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班风。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采访活动,了解一下人们对于诚信的看法是什么;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这些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小视频的拍摄中,尝试了解一下人们是否守信。比如找一位不认识的同学,让其帮助自己看好行李,看看该学生是否会一直都坚守在原地。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发现帮别人看一下行李,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依然有一小部分人有了事情之后就将东西丢在原地,自己走了。他们认为物主不认识自己,就算自己不守信,对方也不能将自己怎样。学生由此总结:要做到对认识的人守信,還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如何做到对不认识的人也守信,这却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如果你是视频中的主人公,你会一直都坚持守候在原地,做一个守信的人吗?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因此要将诚信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必须要掌握的美德,让学生将诚信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安合.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张琳娜.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2019(2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小学班主任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