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科学单元梳理课实施策略

2020-08-07高莹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小学科学

高莹燕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激发小学生思维为宗旨,而两者的形成,都需要借助科学课上一系列探究实验这一载体来实现。当学生的学习到达一定阶段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回顾一下所经历的探究实验和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科学知识网络,深化已经形成的科学概念。结合教学实践,以小学《植物》单元梳理课为例,从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思考情景;开展探究游戏,寻找知识异同;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践行拓展活动,激励实践创新四个方面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单元梳理;课前准备

一、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思考情景

《植物》单元是小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殿堂的重任。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界生命体的特征来设计的,以三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特点来组织学习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学生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特点,本单元梳理课教学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严格把握《植物》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梳理课,学生要掌握植物按生存环境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了解植物的一生有生命周期,而且每种植物的寿命是不同的;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在观察梳理的过程中运用观察的技能。

2.选好实验材料

关于植物,我们小时候就画过花,采摘过蒲公英,玩过狗尾草,只有见过植物,摸过植物,闻过植物,才能容易去建构知识。因此梳理课上,创设条件,开展针对植物的研究性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通过再次研究,会更加赞同同一个结果。所以,本课选择狗尾草和水葫芦这两种植物作为载体,让学生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通过两种植物的异同,梳理串联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探究材料:狗尾草、水葫芦、陌生植株(小叶黄杨)、活动记录单。

二、开展探究游戏,寻找知识异同

游戏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又感性的经验。学生在游戏的基础上不仅能建立概念,还能从游戏中获得重要信息,同时增强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操纵符号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往往只关注现象特别明显的部分,而不会从各个知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思考。科学梳理课就需要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同样,学生需要眼见为实的活动,帮助他们获得知识间的联系。本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普通梳理课的枯燥无味、机械式背概念的模式。

1.巧用素材,激发探究欲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上植物单元梳理课时,我利用神秘的“知识树”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当孩子们听说要在黑板上种一棵树时都觉得很好奇,当我把知识树的树干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探究欲望更强烈了。

2.游戏激趣,体验探究过程

(1)详细解释活动记录单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把觀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描述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提出孩子们可以用简短的词句、关键字词来记录,如:叶子细长可以用拼音,也可以画画表示;如。这样,既降低了书写的难度,又缓解了孩子们写不出字的紧张,而且画图也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这样,通过一张知识图,帮助学生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2)认真参与探究游戏

每个小组拿到探究材料(两种植物:狗尾草和水葫芦),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然后讨论,并且做好记录。

通过观察活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课堂中,我巡视各个小组,了解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生探究时师生谈话(片段):

T:你们小组(组1)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S:我用摸的方法。我感觉狗尾草的叶子有点毛糙,水葫芦的叶子就比较光滑。

T:你们小组(组3)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S:我闻了闻水葫芦,根那个地方有点臭臭的,好像烂掉了。

T:你们小组(组7)怎么观察它们的异同的?

S:我们用放大镜看了看,狗尾草的叶子上有很多细细的毛,怪不得摸起来有点粗糙。

三、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经过一个月的科学学习,学生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第一天接触科学课相比,在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对多种植物应进行比较有序的观察。如,对植物叶子的观察,学生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发现植物的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植物所具有的生命概念的认识。

1.交流观察方法

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观察时可以用看、听、摸、闻、测量等方法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在观察时要保护好植物。因此,将学生整理的观察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

观察方法:看、听、闻、摸、测量

2.种植“知识树”

实录片段一(交流不同):

S:狗尾草叶子细长,水葫芦叶子圆圆的。

T:这说明它们什么不同?

S:形状不一样。

S:狗尾草是陆生植物。水葫芦是水生植物。说明它们生活的地方不同。

S:狗尾草的叶子粗糙。水葫芦的叶子是光滑的。摸它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T:一般这个我们说是光滑程度不同。

S:狗尾草的叶片小,水葫芦的叶片大。叶子大小不同。

S:狗尾草的叶柄没有气囊,水葫芦的叶柄有气囊。

S:水葫芦枯萎的叶子是黄色的,水葫芦的小叶子是嫩绿色的,狗尾草枯萎的叶子是深黄的。

T:这说明什么不同?

S:颜色不同。

探究游戏过后,引导学生一起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因为三年级学生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系统化。所以,在汇报交流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汇报模式:狗尾草的叶子长什么样,水葫芦的叶子长什么样,说明叶子的什么不同。这样做,可以慢慢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学生汇报时,老师将学生说的内容贴在树枝上,把学生的想法更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实录片段二(交流相同)

S:都需要阳光、水分,还有空气。

S: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S:这两种都是草本植物。

S:都需要营养。

T:恩,如果这些植物没有了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结果会怎么样?

S:枯萎。

S:死亡。

T:也就是说,这些条件都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植物除了需要这些生长条件之外,那植物之间还有哪些是一样的呢?

S:都有叶子。

S:都有茎。

S:都有根。

S:都有种子。

S:都有叶片、叶脉。

S:还有叶绿素。

S:花。

T:同学们说的这些,除了狗尾草和水葫芦,其他的绿色植物一般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呢?刚才同学说到,很多植物都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以我们常见的向日葵为例,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变化。(出示向日葵生长图片排顺序)

S:种子、生根、发芽、幼苗、成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T:除了植物,其实我们自然界当中的动物,还包括我们人类,都会经历这样一个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交流讨论植物的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共同特点、生命周期、生长需要的条件等三个内容,以三条树枝在“知识树”上呈现。五个枝条和一个树干很快在黑板上种出了一棵“知识树”。就像拼图游戏一样,每一小片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将几个有关的部分配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模块时,就是整个拼图的某个部分。有一个整体的图像作为引导,解决问题(学习)要容易得多。

而“知识树”是概念图的变形。概念图是能够把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的工具。它能帮助学生通过建立概念图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概念图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树的形式比概念图的形式更有吸引力,更利于学生主动建構概念。

四、践行拓展活动,激励实践创新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科学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推理、归纳,发现或创造出来。作为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这种“再创造”。

因此,在一起种植知识树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当我们碰到一种新的植物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对它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了解这种植物。

在植物单元梳理课中,我依据皮亚杰的螺旋上升理论,用梳理好的观察方法,提供新的学习环境来迁移学习一种新的植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棵新植物,要求用多种方法去观察植物,观察时不伤害到植物,同时做好记录工作(设计一份记录单)。

1.我们观察的植物

2.观察报告

(1)从它的茎的样子来看,茎是(草质茎木质茎),它属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2)从它的生活环境来看,它属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

(3)从植物的一生来看,它正处于(种子、生根、发芽、幼苗、成长、花蕾、开花、结果、枯萎)

实践证明,科学单元梳理课“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思考情景;开展探究游戏,寻找知识异同;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践行拓展活动,激励实践创新”的四个板块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孩子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有趣和谐,更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整节课凸显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进行有效探究,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熟悉两种植物,到梳理观察方法,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再到观察一株新的植物,最终指向科学思维的梳理,运用知识树(概念图),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从外往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弄清楚各个知识间的关系,才能整理好概念图,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概念。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小学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蔡铁权,姜旭英,故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