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法治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020-08-07陈碧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小学生

陈碧红

摘 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小学阶段,他们处于青春期,正是思想叛逆的时候,思维灵活,且自我控制能力太差,日常生活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易受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脱离人生的正常轨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学阶段,道德品质核心素养与法治的教育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文明、和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小学生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他们行事冲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其犯罪类型也较多,其中暴力问题最为严重,比如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事实上,青少年暴力与犯罪的趋势不断上升的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法治德育素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受校园影响最为严重,所以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法治德育素养教育,学习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宣传法律。

一、小学教学道德法治与核心素养结合的意义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学道德法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流。根据现在课堂教学的经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模式,才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更好的法治素质体系。小学道德法治学科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意义很重大,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法律案件、刑事责任、法律纠纷等问题相结合,在注重事件的新颖性的同时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素养教育”,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实效。在多年的道德法治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所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学生开始,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敬畏、认可、服从我国的法律。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适当地增添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信念,能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亲身经历社会生活。这种类型的教育也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针对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思想观念。定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领悟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

增设小学礼仪课程。该課程主要学习各种日常的礼仪和社交礼仪,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法治素养形象。

增设表达与沟通训练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各种相关活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达到遇事时不慌不乱的核心素养意识。

增设心理学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心理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学生内心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今后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处的困境。

三、营造一个合理的道德法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上要想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当中,就必须让学生有自己独立学习意识,这就考验老师的课堂临场能力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烈,学习时心理压力很大,教师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处处留心观察小学生的心理动向,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出发,使学生主动地、自愿地去学习,而非以往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不了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进行简单有效的教学。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教育局相关部门、社会各个部门相联系,建立一个道德法治的新组织。通过该组织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流网,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让学生融入社会。

例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社会上有关道德楷模的英雄事迹。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对这些英雄人物进行评价,还有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可以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道德楷模来学校演讲,言传身教更有影响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洞悉生活中的小知识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将索然无味的课本内容转化为活泼有趣的日常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道德法治教育是一个持续和全面的系统工程,要求社会各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一起努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治体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策略,包括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巩固学生的政治知识,并亲身体验社会;在授课的时候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的重视;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小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