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悟情 培养想象能力
2020-08-07徐卫红
徐卫红
“四时景物皆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古诗词及文章是描写四季景物的,具有景物美、动静美、写作技巧美、情趣美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读古诗词,在想象中感悟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有的古诗词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美景,表达了诗人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有描写山间傍晚的景色的诗词,有描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的诗词,也有描写长途羁旅风光的诗词。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在古诗词中的景观意境美。1.观看图片,展示景物美。教师要结合课文展示古诗词的景物,让学生感受不同景物之美。2.读懂古诗词,明白诗词的意思。如《山居秋暝》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中的图景;《枫桥夜泊》是诗人看到漫天寒霜,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渔船上灯火点点,寒山寺半夜钟声的景物,表达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长相思》的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3.巧用动静描写,衬托景物。《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枫桥夜泊》中的前两句用“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托静景;《长相思》中用“山一程,水一程”的动态与“夜深千帐灯”的静态,并用“风一更,雪一更”描写风雪交加的动态和“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故乡宁静美好的夜景进行动静的鲜明对比。4.用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山居秋暝》中从“明月松间照”的静态到“淸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枫桥夜泊》中,从“乌啼”和“钟声”感受夜的宁静,通过“霜满天”,从眼看月亮落下与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默默相对,凸显了诗人远离故土的孤独之感;在《长相思》中,通过“山一程,水一程”和“夜深千帐灯”可以想象词人在风雪交加的边疆与家人相处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与思乡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填空、问答训练,帮助学生背诵、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1)下面的诗词中,哪一句是描写静态,哪一句是描写动态,请填空。明月松间照______,淸泉石上流______。竹喧归浣女______,莲动下渔舟______。(2)填写下列诗词句的意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相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描绘美景,在想象中提高能力
著名作家王熙宁说:“观察和积累是你成功的朋友。”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妙笔生辉,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素材,在观察与想象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如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一文,记叙了中秋时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表现出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了童真童趣。那么,作者是怎样描绘月迹的神奇有趣?1.观察月迹的有趣。课文第一部分写“我们”堂中赏月,描绘了中秋夜孩子们由盼月到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屋中,最后看到月亮爬到镜中的过程。课文第二部分写“我们”院中寻月,写了孩子们观察把院中的桂树和月中的桂树连在一起,写岀了孩子们的有趣和想象力。课文第三部分写“我们”河边寻月,发现上湾、下湾、水里、天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感悟到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2.语言生动感人,充满童真童趣。如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屋爬竹帘格儿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岀了月亮的动态变化;课文第三自然段写院子里的月亮玉玉的、银银的……写岀儿童语言的有趣特点。课文中儿童的想象也挺有趣。如“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墻该是玉砌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彩,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多么有趣。当奶奶说月亮上有桂树时,“我们都面面相觑了……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等语句,都是孩童特有的感受,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后小练笔,如用“公园真美”为主题写岀公园早晨、中午、傍晚这一天的景物变化,在习作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欣赏修饰,在想象中拓展技巧
著名作家赵奎生说:“‘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份。写作也是如此,要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会使你的文章语言文釆焕然,魄力多姿。”由此可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有趣。如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作家巴金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1.巧用比喻手法。如课文中“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像一支乐曲”“……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形象。2.巧用排比手法。如课文第十二自然段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的排比写岀了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用“有的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的排比写岀了鸟儿自由自在、千姿百态,真是生动、逼真。3.巧用拟人手法。如课文第八自然段用“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及“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拟人手法,写岀了榕树的生命旺盛。4.巧用对比手法。如课文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强烈对比。静态描写,尽管只写了树,但处处为写鸟作铺垫,与后面写“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的动态热闹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鸟的天堂”,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出示一幅美丽的荷花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合理想象,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荷花塘真美”的短文,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四、观察景物,在想象中打开思路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七的习作的要求:“ 即景 ,朝阳喷薄而出……对不满的地方进行修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1.平时要注意多观察景物,梳理一下哪些景物最值得写。2.把题目补充完整,明白题目意思。把“ 即景”的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景物,这就要求所写的景物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的变化。3.合理想象,生动描述。要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想象与感悟。如一位学生写《日落即景》一文的片段:“太阳渐渐向西边移动,夕阳幔慢地西下,太阳的余辉把山川、田野、城市照射得一片金黄;接著,太阳落到山边,成为半圆形金红色的脸蛋,天空中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晚霞;然后,太阳全部落下,只剩下天边有一点点金红色的亮光,天也慢慢地喑下来了;最后,天全部黑暗下来了,田野里茧火虫闪闪发光,县城里一片灯火辉煌……”这样写就符合景物变化的要求,文章生动、形象,耐人寻味。4.动静结合,巧用修饰。要按照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同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饰方法来写。习作写完后,要读一读,注意文章的修改。只有这样认真观察,合理想象,生动描述,才能写岀一篇生动形象的写景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