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2020-08-07李然徐冬先

山西农经 2020年14期
关键词: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李然 徐冬先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将其融入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乡村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契机,深入探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乡村旅游的作用和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新时期全面优化乡村旅游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5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新时期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近年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作为现代化的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多样性,能够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和产业经济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内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創造性、创新性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融入我国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中,是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社会竞争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乡村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提高。以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视角下如何促进地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  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1.1  赫哲族乡村旅游建设情况

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于地区的特色文化,以独特的文化韵味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赫哲族位于松花江下游,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气息。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独具韵味的乡村旅游产业。赫哲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饮食角度出发,以鱼宴为主,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杀生鱼、烤塔拉哈、鱼子酱等特色美食。

从旅游参观角度出发,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特色,形成了大型雕塑、民族展览馆、民俗馆等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景观。

从购物角度出发,鱼骨、桦树皮相关工艺品等地方民族产品进一步带动了赫哲族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体验捕鱼的乐趣,参与当地居民的民族歌舞活动[2]。

1.2  赫哲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尽管近年来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得到大幅提高,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赫哲族乡村经济发展。

首先,民族地区“汉化”现象严重。赫哲族主要依靠打渔文化、特色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文化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使得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存在“汉化”的风险。缺乏独特的民族文化支撑,限制了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旅游资源挖掘不到位,缺乏旅游特色。赫哲族集中居住在“三乡两村”,属于聚居形生活方式,拥有打渔文化、民族歌舞等旅游资源。但是通过对当地旅游发展进行调查,现阶段主要以民俗参观、特色美食为主,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并不充分,缺乏体验式的旅游项目,限制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提高。

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根本价值取向来源于人民,认为人民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同样也具有享用文化价值的权利[3]。一切经济建设都必须围绕人民出发,以人民的根本需求为建设理念,在开展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人民作为旅游行业的建设主体、创造主体和实践主体,引导基层人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人民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产业。

首先,在推进赫哲族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对赫哲族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细致调查,结合民族地区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整合,要以赫哲族现有的民族文化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基础。

其次,在发展赫哲族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基层群众的需求,广泛征集民族地区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议和看法,以人民的建议为指导,确保乡村旅游产业符合人民的期望。带动民族地区的基层群众参与到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主导作用,优化赫哲族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3]。

2.2  坚定传统文化立场,发挥民族文化独特性

文化与经济是现代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对经济建设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力求实现不同时期、发展背景、文化形态的有机共存,因此基于马克思文化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须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以地区民族文化为根本,实现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在开展乡村振兴建设中,必须要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地区民族文化独特性,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自信,进而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产业链。

赫哲族的生活环境具备典型的民族聚居特性,在长期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和独特性,形成展现民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和赏玩,进而带动乡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首先,要开展全面覆盖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地区普及和发展,提高赫哲族基层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确保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能够顺利发展[4]。

其次,在建设赫哲族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文化和内涵,围绕地区的打渔特色和民族娱乐活动进一步充实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以特色文化带动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再次,在发展赫哲族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再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建设相融合,帮助赫哲族民族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利用。

3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基石,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能确保乡村旅游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带动基层地区经济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双.马克思主义文化力量的表现方式及载体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2):36-39.

[2]董可鑫,孔德君,陈浩,等.赫哲族聚居地乡村旅游发展调查[J].现代化农业,2018(2):70-72.

[3]王佳.浅析赫哲族文化生态旅游现状[J].华章,2011(27):313-314.

[4]龙怡帆,王志章.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发展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

(编辑:周宏燕)

猜你喜欢

赫哲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