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商发展研究

2020-08-07袁娜赵艳李志远

山西农经 2020年14期

袁娜 赵艳 李志远

摘 要:通过研究“一带一路”经济大环境下西商的发展情况,找出西商发展短板,弘扬优秀传统,推动西商良性发展,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和新西商的崛起。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商;新西商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腾飞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同欧亚非沿线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给欧亚非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作为古今“一带”起点的西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1  西商的历史

1.1  西商定义

本文的西商特指西安商人。明清以当地农业和物产资源为基础,形成了地域性商业集团的西安商人被称作秦商或陕商,有明清第一商帮之美誉。秦商在广义上是指以西安商人为龙头,在西部从事商贸活动的商人或商人集团;在狭义上是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从事商贸活动的西安商人或在西安经商的外地商人。

2017年,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在西安市高新区举行[2-3]。此次大会立足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向西开放前沿位置优势,围绕“新经济、新活力、新西安”的主题,碰撞经验智慧,共商“大西安”振兴大计,大会向海内外嘉宾发出邀请函,号召“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结缘在西安的海内外企业家与知名人士回西安走一走、看一看”。同时也从这5方面重新概括了“新西商”,可以说是涵盖了一切与西安有关的企业家,是在“大西安”建设新时期对西商概念的全新定义。

1.2  西商的崛起与成就

明清时期,抓住“食盐贸易、茶马古道”的政策的优势,秦商迅速崛起,创造了垄断中西部贸易长达500年之久的历史辉煌。据史料记载,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秦商帮几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其贸易甚至延伸至上海、佛山一带。西安既是千年古都,也是千年商都,历史上的西商创造过大唐长安“买全球卖全球”的繁荣盛景,又靠着“人厚道、货品好、脾气硬”的特质,闯出“天下第一商帮”的名气。古老而淳朴的“西商精神”,用6个字概括就是忠、义、诚、信、融、慧,即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的时代精神,不畏险艰、闯荡天涯的开拓精神,不恋家舍、锐意经营的求富精神,不辞劳苦、奋志经营的创业精神,恪守本职、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诚实经营、恪守贾道的求实诚信精神,富而不奢、生活朴素的厚重精神,热心公益、家国一体的忠义精神。

1.3  近代西商没落原因分析

鸦片战争以后,西商迅速衰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清政府的腐败和压榨有直接关系。当时国内社会动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商的正常经营。但这些都只是客观因素,西商衰落的根本原因是陕西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其陕西文化的短板。

一是西商多出身穷苦,资金短缺,投资规模较小,赚的都是“辛苦钱”,这导致他们很难将生意做强、做大,严重缺乏竞争力。

二是由于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生活环境中,西商缺乏市场意识、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分工等先进理念和思维,缺乏商业合作共赢理念,不喜欢抱团,在经营过程中均是“独行侠”,导致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往往是“掌柜的一旦倒下,整个铺子就要关门大吉”。

三是西商缺乏基本的商业素养,其经商获利基本用于“盖大屋、买官爵、娶媳妇”,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所以西商在近代没有蜕变成民族资本家,而是成为了当地家境殷实的大地主或封建乡绅,这与陕西人封建的官本位思想和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密不可分。

四是由于陕西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当地人生活安定,容易让人满足,导致西商整体缺乏危机意识。西商自身固有的短板限制了其发展,也阻碍了西部商业的近代化发展进程。

综上可知,由于近代西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及缺乏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等自身内在因素,最终导致了西商没落。

2  西商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个地区商业发展的程度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从事生产经营的商人素质直接决定了商业发展的水平,商人有什么樣的思维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

在历史上,西商为西部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培育并推动了江南、川、贵丝织业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推动了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促成了秦巴山区冶铁、木厢、造纸以及关中焙茶、制革、水烟和特种手工行业的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促成了四川井盐业市场经济萌芽的产生,为经济近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西商自身却在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匿迹。西商号称是第一大商帮,但不是一流商帮。西商中知名商人很多,但没有一个工业企业家。近代,西商的狭隘格局预示着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封建经济最终走向衰败。

如今,需要重新定义西商。“新西商”侧重于西安,但又不局限于西安,欢迎一切到西安发展的商人,无论籍贯何在,只要到西安发展就是“新西商”。这样开放发展的格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西安商业发展招兵买马、招贤纳士,为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弥补了西安本土民企不大、不强的短板。

经济发展需要企业,企业发展才能带动产业。有了产业,区域经济才能得到发展。所以,新西商的良性发展,夯实了西安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振兴陕西的中坚力量,更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  “一带一路”下“新西商”的发展

3.1  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为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新起点”及内陆城市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西安[4],提供了百年难寻的发展机遇[5-6]。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发展面临新疆域。陕西自贸区在西安正式挂牌,为西安对外开放提供了实质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西部临空经济示范区”“军地融合示范区”的改革新措施,为西安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西安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为西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资源存量转化为效益增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工程落地,为西安按时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提供了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政治地缘优势。西安自身条件不差,更不缺发展的机遇,西安真正缺乏的是企业家埋头苦干、专注发展[7-8]。

3.2  发挥“新西商精神”的重要性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建设大西安新的制高点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同志概括出“新西商精神”的6个方面,包括厚德务实、诚实信义的诚信精神,恪守商道、守法守规的法治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创优的创造精神,大气包容、开明开放的合作精神,爱国爱党、回报社会的担当精神。这是西商最需要,也是西安腾飞最需要的精神[9-10]。

4  结束语

作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西部崛起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西安的发展需要“新西商”的引领,更需要“新西商精神”的滋养。

参考文献:

[1]曾向红.中国的中亚外交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3):5-14.

[2]西安市政府网站.精心办好首届世界西商大会 全面展示新西安新形象新活力[EB/OL].[2017-06-29].http://www.shaanxi.gov.cn/sxxw/xwtt/df/83244.htm.

[3]汪婷,高金伟.大西安吸引力借势释放[EB/OL].[2017-08-22].http://sx.sina.com.cn/news/b/2017-08-22/detail-ifykcqaw0601812.shtml.

[4]石建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1):130-150.

[5]刘仁庆.论“丝绸之路”与“纸张之路”——古纸研究遗补之六[J].纸和造纸,2015,34(7):72-75.

[6]钱立胜,胡一民.汉唐盛世之“海上丝绸之路”[J].航海,2019(1):18-20.

[7]欧亚伦,古晓娟.融入“一带一路”促进西安发展——2017欧亚经济论坛硕果累累[J].视界观,2017(7):80-83.

[8]黎开谊.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5):58-59.

[9]付粉玲,田昭,蔡小娟.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新西商精神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和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8(14):182-184.

[10]付粉玲,冯瑶瑶.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西商精神的重塑[J].现代商业,2018(27):150-151.

(编辑: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