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校合作中做到立德树人
2020-08-07逯富红
逯富红
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不只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论述里,更是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这不但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层面体现了党对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一、在理论认知上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毫无例外为立德树人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认知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分析探讨,从而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中更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立德与树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很显然,它们两者之间既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汇和融合,又有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的依赖与共存。一方面,立德是树人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离开品德修养去谈培育人才,无疑是句空话。另一方面,树人又是立德必然实现的结果和目标。优秀良好的品德修养必然会反过来对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其次,要明确立德树人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国家在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上一直倡导和推行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他在品德方面合格了,才能谈才能的优劣。否则的话,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过是毫无用处的半成品。换一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之后,才能在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在具体行动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无疑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实践当中,我们如何才能在具体行动上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各项要求,培养和造就出让社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人才呢?
1.牢记信仰,立社会主义之德
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信仰,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理念。因此,教育廣大青少年儿童坚定信念不动摇,自然成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师和家长不仅自身要如此,更要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从小培养和树立起码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公德。
2.不忘传统,培红色基因之根
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党既有光荣的传统美德,也不乏优秀的人物事迹。这一切累积传承下来,便成了宝贵的红色基因,也成了我们大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形成学习生活的动力,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个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好少年。
3.铭记历史,立中华民族之信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脚步,社会上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更迭迅速。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永远值得我们骄傲、自豪。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大力向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开始就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阳光和雨露,健康茁壮地成长。
4.与时俱进,施创新引领之策
21世纪注定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的、新奇变幻的伟大时代,机会与挑战并存,激情与梦想同在。信息化、智能化让整个世界似乎在一瞬间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好多延续了多年的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都免不了要被颠覆更改。面对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风云莫测中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于创新引领之中,走出一条立德树人的全新之路,无疑成了今后需要探讨的话题。
5.坚定信心,发恒久持续之力
众所周知,人格塑造和人才培养,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且其产品——人的灵魂和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所谓的捷径和妙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持立德在前的原则。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需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去做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付出。
总之,立德树人,作为一项事关国运兴衰的系统工程,势必要求老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德育实践当中,决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而要树立常抓不懈、循序渐进的意识。要善于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通过细微之处的感化和渗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研究》(立项编号GS[2019]GHBZX179)研究成果。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