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化疫为“翼”时
2020-08-07
新冠疫情逐渐平稳,街上重现车水马龙,当每个人都付出相当代价迎来春暖花开,更感岁月静好是如此来之不易。但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头,无论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复苏,都远远不能松一口气。
根据北京市政府日前通报,当前首都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输入性病例不可掉以轻心。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即疫情防控常态化。
截至4月7日12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134万例,死亡7.5万例。以为病毒在中国得到控制后就算过关,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全球新增感染100万人,且多国的峰值还没有到来。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村,疫情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作为最早从疫情危急状态走出的大国,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丝毫不轻松,疫情风暴中心不断游离,病毒对人类反复冲击,大概率下它只能被控制,却无法在短时间里被消灭。
倘若疫情长期流行,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以“不拉下每一个人”为宗旨的中国方案,通过严防死守暂时性控制住了疫情;而以实质上的“群体免疫”策略,将近乎一代人置于“听天由命”,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上升,西方有可能在度过至暗时刻后,恢复贸易和往来自由,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事实上,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已经超出了经济和公共健康领域,上升到政治甚至意识形态范畴。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多国酝酿,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甩锅和泄愤的靶标。
但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抵御各种无端冲击。一方面,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中国的制度性优势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一的制造大国,中国有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又是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甚至认为,疫情过后,全球化中心将转向中国。新冠肺炎大流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走向,只会加速已经出现的变化: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进一步转变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
在面对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时,病毒不加选择,但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业中心却一定会有选择。疫情严重地区,供应链会面临破裂甚至消失,部分产业加速衰退与转移,经过2020一“疫”,全球制造格局会进行新一轮洗牌。
也就是两个月前中国疫情最严重时,曾有外媒认为,中国产业链会被其他国家替代,如今看来已被无情打脸。4月初,不仅位于湖北武汉的汽车企业已全面复工,大多数经销店也已恢复往日人气。大众中国CEO冯思翰说:“我们谨慎乐观地认为,这场危机的最坏影响将在两到三个月内过去,中国的汽车市场已开始出现复苏。”
尽管疫情还没过去,但跨国公司也好,新造车势力也好,大家已开始为后疫情时代布局。毕竟,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更有最齐全、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中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