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岗位需求校企协同培养药学专业人才探究
2020-08-06石玮玮
石玮玮
摘 要 对接岗位需求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是地方高等医药类院校的重要责任,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分析校企合作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现状,探讨药学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提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的药学专业人才的建议及举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0-0140-03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to train appl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ccording to job requirements. The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ways to train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applied talents. Th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raining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assist power for the educ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harmacy
1 前言
醫药行业是目前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关系到医养健康产业的长远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优秀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高等医药类院校的重要责任。在此形势下,与岗位需求相契合的药学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加紧迫,加强产教融合进程和力度,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素质高、技能强、能够快速融入行业建设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搭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是目前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等正在努力的方向。在信息高速流通、社会各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应该融入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的潮流中,克服高校单独培养专业人才的各种缺陷,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要求不符,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与实际需求相融合等。部分学校重科研轻教学,同时基础性、应用性课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培养的学生不了解相关行业产业的需求,难以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及知识储备与市场要求存在断层,不能实现无缝衔接。
鉴于此,医学院校纷纷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产教协同,将行业、企业要求引入学校人才培养环节,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4]。
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偏学术轻实践,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人才培养方案需根据社会、市场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式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行业发展脱节现象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方法以学校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培训所占比例需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以学校为主,社会、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形式大于内容、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另外,平台搭建以学校寻求合作为主,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之间交流不够畅通,沟通途径较少。为破除学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企业、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多举措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把人才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企业所盼,能力强、技能高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各医药院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及学生培养质量,应该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医药行业参与指导、优秀医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机制,多渠道立体化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
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接受行业企业反馈,形成完善的反馈调整机制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办学思路,提倡创新性思维,立体化多层次培养人才,是社会进步、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是药学人才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药学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深入了解、准确把握什么样的人才是医药行业所需,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明确的。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新形势下更要注重产教融合。首先由学校通过多方面调研,根据国家要求、教育教学规律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而后广泛征求社会、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及家长多方面、多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通过多次修订调整、征求意见、不断论证,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人才培养方案在一段时间内实施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需求不断变化,学校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变化,积极主动向行业企业寻求反馈,形成较为完善的反馈机制,经过科学严谨的反馈调整,不断完善,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此为前提,推动学生学业与行业需求接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也将得以加强。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医药类院校始终秉承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理念,培养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在对行业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发散创新思维,开拓新思路。其中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就是重要的学生培养途径。通过多种渠道联系相关企业,特别是背景雄厚、在行业内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是首选。协调校企关系,通过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将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得更加牢靠,让行业、企业更多地参与人才培养。着重改善原来只在实习实践阶段接收实习生的浅层培养方式,邀请行业企业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包括方案制订、大纲修订、理论课程指导、实践课程贯通、成绩评价改革、教学督导反馈等全过程。
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是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在学生教学、科研、实践、就业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将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到实处。学校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开展订单式培养[5-6],
有效缩短学业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开展培训班、系列讲座等形式,介绍企业文化,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专业素质,提出问题导向。不断吸收优秀企业加入平台建设,借鉴好的经验,总结不足,将合作平台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实验实践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加强师资培养,拓宽学生培养渠道,丰富人才培养方法 教师是学生培养的直接参与者,能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越来越注重能力培养的新形势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实力竞争的重要阵地。除了多种途径引进高水平师资外,培养本校优秀师资是基本要求。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让年轻教师早过教学关;邀请行业知名教授、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学科热点等,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激发师生干事热情。通过多种方式大力鼓励师资“请进来、走出去”,包括国内外进修培训、攻读学位、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等,提高学位学历,增长实践阅历,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研发课题、攻关科研项目等,将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设备资源合理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开展学生助研,实施导师制,带领学生到企事业一线参观学习,提倡多实践、早实践。师生通过多种渠道沟通顺畅,改变原来只在上课时师生才接触的现象,教师在课业、科研、生活等多方面对学生指导交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实践过程,获取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获取通道,拓展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创新创业。
注重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融合和深入合作,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搭建学校与企业多层面合作,构建合作平台是有效途径。在现有教学科研平台基础上,将教学、科研、实践交流进一步拓展,将产教合作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校企合作平台支撑引领下,交流更加顺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与产业行业座谈交流、调研论证,将药学人才培养方向与医药产业需求相对接,根据产业行业反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积极寻求企业资源,聘任产业教授,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实训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等。将最新行业要求、产业技术成果、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让学生面对面与企业人员交流,更有效对接行业标准,明确职业要求。积极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多家医药产业领域企业合作,多渠道多角度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人才交流、教育教学、实验实践、实践基地建设等,在不同层面实现产教融合。
同时,政府鼓励搭建平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建设协议,积极推动校企在多方面的合作和平台共建。以解决企业研发难点为导向,鼓励教师和企业、医院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寻求与医药企业联合开展科技研发项目,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其科学性、指导性,实际工作中在执行力方面下功夫。从加强学生教学科研实践、配备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及运行教学平台等多方面,将药学人才培养与医养健康重点领域精准对接,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榜样,对于新方案的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注重“双师型”师资培养,通过进修学习、学历提升、企业挂职等多举措,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升,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院校、行业、企业合作体系。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科研多方面合作。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密不可分,科技力量的增强是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本科生助研,帶领学生深入开展科研工作,将理论与科技前沿紧密结合,促使药学专业形成较为明显的专业优势及应用特色,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和产业能力不断提升。
3 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的建议及举措
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实质性发展 以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同时,要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将校企合作方方面面落到实处,开展实质性建设。这需要政府推动、学校政策倾斜、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努力,打通校企沟通合作畅通渠道,将企业要求、学生需求、学校政策融合探索,力求推进实质性建设。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善人才培养环境 人才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关注,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遗余力地改善人才培养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动力和发展后劲。人才培养要改变学校大包大揽的局面,更多地需要寻求行业、企业的指导与支持,通过正面的积极引导,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产生内在的动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立志为社会、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质量 以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多实践、早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提高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水平,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4 结语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呈现与动力的提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对接的药学人才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医药健康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医药类学校内涵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校企协同育人是长期不懈的努力过程,只有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多层面、多维度建设和发展,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焕,杨明利,王维维.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5):84-85.
[2]郭姣.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8(2):5-7.
[3]孟凡欣,吴丽艳,赵成国,等.药学学科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91-92.
[4]贺冬秀,雷小勇,喻翠云,等.“双轨联动”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57):1-3.
[5]彭烨.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45-47.
[6]张俊丽,徐佳,付毓平,等.供给侧改革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海南医学,2019(16):215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