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地质”发展方向
2020-08-06石威科,邓瑞林,石毅峰,洪小雁
石威科,邓瑞林, 石毅峰, 洪小雁
文章编号:1672-5603(2020)02-86-4
摘 要 新时代的湖南地质工作承载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新理念的新使命,迫切需要转向“新地质”;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巩固传统地质,拓展地质灾害防治、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勘查开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地质大数据建设领域以及“一带一路”新的区域,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
关键词 新地质; 发展方向; 湖南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 geology" in Hunan Province
Shi Weike1, Deng Ruilin1 , Shi Yifeng2 , Hong Xiaoyan3
(1. Geological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410014; 2. Qinhuangdao brigade of Hebei Branch of China Coast Guard, Qinhuangdao Hebei 066200; 3. Hunan Nuclear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sha Hunan 410011)
Abstract: Hunan Geology Carries a new mission that implementing the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new era.That means we need to go over to “New Geology”immediately; We should take the Systematic theory of the Life community of landscape, forest, farmland, lake and grass, to Consolidate traditional geology,to exp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exploration of New Energy,new materials and other strategic key minerals,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and quality geochemistry,the fields of geological big data construction and new areas of "Belt and Road",and to build a "new geology" pattern of "big geology, big resources, big ecology, new space and big data".
Keywords: new Geolog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Hunan
1 背景分析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湖南地质工作也将进入新时代。概括起来,是为国内建设提供能源资源保障的新时代,也是需要在国际间发挥资源战略制衡作用的新时代,是担当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重任的新时代,也是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服务民生保障的新时代,是全力扼制“新孤立主义”政策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新时代,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当前,因西方某些国家奉行“新孤立主义”政策,伴随着“新冠疫情”爆发而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供应链条阻断、国际贸易受到重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重大影响,有可能引发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围抬头,作为全球化程度高的地质矿产行业处于重大变局的关口期。湖南地质人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充分利用湖南“关键金属”以及其它战略性矿产的资源优势,切实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需求,也要为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成果发挥湖南作用。
同时,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赋予了湖南地质更多的新任务:一是湖南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工作尚有三分之二没有完成,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上还处于启动阶段,探测深度基本上还处于500米以浅阶段,地质调查和向深部探测任务相当艰巨;二是主要优势矿种探明程度仅为三分之一,页岩气储量全国第五,钴锂铍钽铌、地热资源等新能源资源比较丰富,非金属材料具有湖南特色,金刚石、石墨、莹石、宝玉石等找矿潜力较大,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勘查;三是湖南是个地质灾害严重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25000多处,防抗救任务异常繁重;四是湖南是矿业大省,近7000处矿山,几十年大规模开采,矿山环境恶化;洞庭湖和四水流域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五是湖南岩溶石山红盆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普遍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任务繁重;六是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智能城市乡村都需要加强地质工作。
2 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加快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建立完善指导理论、服务领域、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合作格局的现代地质工作体系,为发展改革、对外开放、以及自然资源与规划、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交通、住建等领域提供保障服务,实现湖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3 重点方向
3.1 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提高支撑政府决策、服务社会水平
(1)组织实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优先在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带、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脆弱区,开展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更新地质资料,提高地质工作程度。
(2)开展多要素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在自然资源部门统一部署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湿地”多要素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摸清我省自然资源家底。
(3)开展贫困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贫困区,开展耕地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及旅游地质等基础地质调查,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改善饮水条件、发展生态旅游等提供支撑服务。
(4)开展特色地质镇(村)旅游地质调查评价。加强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地质调查,切实做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民俗文化与其它特色景观,打造美丽地质特色镇(村)。
(5)开展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相关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研究工作。
3.2 能源、矿产、水及其他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提升新湖南建设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1)开展清洁能源绿色勘查与利用。推进页岩气调查攻坚战,形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开展重点地区浅层地温能、地热、干热岩调查,组织实施地热资源调查科技攻坚战,开辟中深层地热开发新空间。
(2)开展传统优势矿种勘查和资源战略储备。开展湖南优势矿产如锰、钨、锡、铅锌勘查,增加优势矿产储备,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和水平。
(3)开展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勘查。开展非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资源禀赋研究,开展特色花岗岩、辉绿岩等优质饰面石材、高品质重晶石、方解石、莹石和隐晶质石墨等资源勘查。
(4)开展地下水、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勘查。推进岩溶石山缺水地区找水工程,解决老百姓饮水安全问题;开展重点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勘查,为发展矿泉水产业、旅游产业提供资源。
(5)开展“关键矿产”勘查。开展稀土和稀有金属两大资源勘查,形成国家级战略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立成矿模式与高效勘查模式,提高矿业勘查开发集约化水平;重点研究大型、超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资源选矿工艺与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发挥关键矿产资源战略制衡能力和水平。
3.3 地质灾害调查防治与应急救援,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開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详查。围绕典型流域、重点城镇、重要交通干线、特殊地质背景条件区开展高精度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摸清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形成机理以及早期识别标志。
(2)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开展点、线、面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划出地质灾害高中低风险区域,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与建议,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3)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按照轻重缓急、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分批开展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消除隐患威胁。
(4)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选择典型小流域、矿区,开展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建设,研究降雨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推进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
(5)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应急救援。以各市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为平台,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与处置、损失评估、科学预测、灾后重建选址等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撑。
3.4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生态修复,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南建设
(1)开展生态系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查明各生态系统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评价地质环境生态效应,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2)开展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在生态系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在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设置监测网点,开展地质环境要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实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预防和预警重大地质环境问题。
(3)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承担集中开采区与废弃矿山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包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
3.5 城市地质调查与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利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
(1)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
(2)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聚焦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其空间格局优化、三条红线划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承担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3)开展地下空间勘查。针对城镇建设区域,开展200米以浅及500米以浅的地下空间勘查,调查土壤层、工程建设层、主要含水层及地热储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参数,提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的地质方案。
3.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提高土地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精度,力争实现全省中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全覆盖,查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掌握富硒、富锗、富多种微量有益元素、绿色等特色优势土壤资源分布情况,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地质服务。
(2)开展重要农产品基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步对湖南重要粮食基地、油菜基地、蔬菜基地、茶叶基地、柑橘基地等农产品重要基地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查明基地土壤、水、气、农产品地球化学质量及相互关系,提出改良的地球化学建议。
(3)进行调查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土地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现状,开展区域性、局部性成果集成,创建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4)开展地方高发病地球化学成因调查研究。选择湖南地方高发病地区,开展区内土壤、水、大气、岩石、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地方高发病地球化学可能成因,提出防治地方高发病地质方案。
3.7 工程地质与地质测绘地理信息,保障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地质安全
(1)组织开展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在地质条件复杂区、重要城镇区开展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为工程建设布局提供依据,建立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2)提供重大项目、重大设施建设工程地质安全保障。进行重大项目、重大设施建设地质可行性认证,开展地质工程勘察和设计,开展工程安全性检测监测,进行复杂疑难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勘查技术鉴定和仲裁,保障项目建设工程地质安全。
(3)发展先进的地质工程方法手段。在地质找矿、灾害防治、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等领域组织实施钻探、坑探、坑探地质工程,研发超深、超斜、超难钻探技术,提升工程勘查技术水平。
(4)开展基础测绘和地质测绘工作。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象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地质测绘工作,为地质工作提供基础图件。
(5)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以地理国情监测为突破口,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制度改革、水利交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抢险救灾应急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3.8 地质科技及应用,形成创新引领、信息化推动的现代地质工作新格局
(1)开展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研究湖南大地构造性质、江南古陆形成与演化、岩石圈结构特征,着力解决陆块聚散及资源环境效应、壳幔结构相互作用与环境效应等前瞻性重大地质问题。
(2)建立地质调查评价方法技术及标准体系。包括地球中深部探测及深部资源探测评价、新能源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警以及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等标准方法与技术体系。
(3)进行地质大数据研发与应用。推进各地质领域地质专业地勘单位地质大数据采集和有机整合,建立地质大数据共享使用和应用平台。
(4)推进地质实验测试进步。重点建立完善支撑新能源勘查、新兴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质和生态地质调查、地下水质调查与监测、资源综合利用五大领域实验测试技术体系。
3.9“一带一路”地质工作,为湖南开拓利用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决策依据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收集“一带一路”国家地质矿产信息,分析研究各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投资条件,为国家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3]杜家豪·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16.
[4]《中国区域地质志·湖南志》編辑委员会·中国区域地质志·湖南志:地质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