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08-06虞海
虞海
摘 要:初中化学与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学生生活与初中化学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原有的教学视野,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认知的广度、高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本文注重从生活化问题、生活化作业以及生活化情境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构建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导致学生产生“化学无用论”的想法,从而消极地对待化学学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深入解读化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化学与学生生活的连接,让学生以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诠释生活,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力
在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出设生活化问题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从生活化问题中,抽象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置换反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出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在铁管道中导入稀硫酸,铁管道出现漏洞?”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化学知识,并走入学生的问题探究中,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缘由。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铁和稀硫酸可以发生反应,从而置换出铁离子,进而造成铁管被腐蚀。又如,在讲授“氧化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举出生活中铝在氧化后情境,并让学生分析铝金属表面不能再次被氧化的原因。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師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氧化铝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氧化铝是一层非常致密的结构,不能进入空气,从而让铝的内部不能被再次氧化。通过运用生活化的问题,教师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生活现象,并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布置生活化作业,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布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开展化学知识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诠释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与此同时,生活一个巨大的宝库,初中生在此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讲授“分子特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布置如下的生活化作业:(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微课,对此部分知识点进行论述,并运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地引导。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关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例子,我有三个。第一个,我可以在卧室闻到妈妈做菜的香味;第二个,当我洗完头发,这个屋子都是香味;第三个,将糖放入热水中,不久,我们可以喝到糖水。关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我有三个例子。第一个,雪碧在打开时,我听见‘呲的一声响,这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第二个,液化气被压缩在气罐中;第三个,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形成的。”通过运用布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提升整体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三、引入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度
情境教学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由情境向教学的顺利过渡,真正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境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提升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授“燃烧条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如下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小洛在炒菜的过程中,油锅突然着火了。与此同时,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灭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时,教师适时地说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即为如何灭火。你们可以在理解此部分内容后,设计相对周全的方式。”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此部分知识讲授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究。角度一,温度。我可以倒入水,利用水蒸发吸热,达到灭火的目的;角度二,空气。我可以用锅盖盖住油锅,阻止外部空气进入。角度三,供给。我可以断掉煤气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运用引入生活情景的方式,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化学的学习中,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着力,创设相应的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针对个人的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尤亚萍.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三条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22)
[2]罗建新.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