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捕捉学生的另类错误

2020-08-06吴志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8期
关键词:问题数学教学

吴志梅

摘  要: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我发现学生倍感困惑的是除法计算,尤其是商不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作为教师的我们倍感棘手的也是除法计算教学,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追根溯源,直视学生的错误,谈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数学;教学;除法;问题;学生

引言:

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我发现学生倍感困惑的是除法计算,尤其是商非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作为教师的我们倍感棘手的也是除法计算教学,尤其在新授课时学生就开始困惑。掌握算法需要一段时间的,提高训练准确率和速度更需要较长的不间断地训练,甚至思维弱的学生还达不到要求的水平。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追根溯源,直视学生的错误,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审视教材,谈笔算困惑。

首先,新课程用了“螺旋式上升”的理念,把知识点分成几片,先讲一片,讲下一片的时候就要等到一学期甚至一年以后。可是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体系断了,学生思维探究的火花被扼杀了,稍稍问个为什么,就要等待“螺旋上升”的下一个循环,这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就拿笔算除法来说,三年级下册就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刚理清算法,能熟练地用表内乘法试商,过了一学期,到四年级下册学生或多或少对除法的算理有点遗忘了,似乎降低了对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产生的正迁移效应。

其次,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是少而精的,安排了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共4个例题,但并没有展示所有的情况,需要学生在做题中发现进行针对性处理,或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临时举例加以补充以达到完善。造成例题简单,练习多变,学生难以应对,学起来吃力。

二、反思自我,谈教学不足。

不同的教师能铸造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审视自己的教学确实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首先,习惯以成人的眼光预测学生的起点。通常我们教师口中的简单,学生并不觉得简单。其次,只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了计算法则,没有很好地从计算意义入手去理解。造成老师我照做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所以我容易遗忘法则,计算掌握不好。

三、审视学生,分析错误成因。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在笔算除法中的困惑和出现的各种错误,把错误进行分类,剖析错误成因,寻找应变策略。

1.知识性错误。

以除法算式380÷90为例,错误①所在比例占10%:显然是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时,没有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知识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没有应用到位。如果观察到这点,学生还是会意识到商小了,能把商调大。应变策略:强调有余数的除法每次除完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做到余数<除数。

错误②,并且所在比例占40%:显然在进行计算时,学生没有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数位,商的位置写错。应变策略:强调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够除就从前两位除起,前两位不够除,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2.细节性错误。

教材例题4:930÷31怎样笔算?原以为学生在解决好576÷18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应该很好解决该题。

错误①所在比例占30%,错误②所在比例占40%:显然学生对除法竖式中0存在困惑,没有把握好0的细节问题。此题,教材上没有给出算式答案,交给学生。抛出问题:“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展开0的处理方法。审视学生的上述错误仅这一个算式我也无从说起,课堂上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个算式,让学生解决。936÷31,请学生板演,再讨论;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

在改错和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结论: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而且被除数个位是0, 0要写,个位商0;如果个位有数掉下来作余数,0不写,不够商1就商0。比较之后,学生能较好地应付0的问题了。

错误③,并且所占比例为10%:显然是在进行计算时,并且所在比例5%,属于不观察,除数与商的积和被除数的大小,不调商。应变策略:进行除法笔算时做到两步走,试商、调商。

3.逻辑关系不清形成的错

在教学这么一道题:光明小学今年春季植树,四年级栽树78棵,是三年级所栽棵树的2倍还多6棵,三年级栽树多少棵?学生汇报时出现了三种列式:①78×2+6,②(78-6)÷2,③(78+6)÷2。

我让学生在自己的课练本上画出本题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对照自己的算式,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正确的结果是(78-6)÷2。在这里我并没有草草收场,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从错误出发改编题目,使学生错误的算式符合改编后的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4.重视学生奇怪的错误。

这种发生在個别学生身上的错误,有时看不到最初的思维过程,只有看着学生写才能发现。我经历了几个学生这样算,问了他们的想法,听了学生的说法才知道他的奇特想法:前两位商在十位,接下来哪里方便就上哪。原来,除法笔算学生确实是有困惑的,还有很多我们教师无法估测的错误存在。对于这种个别的奇怪错误,只有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抓住错误一对一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绪菊.《启迪智慧——问题探究教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教育教学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