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0-08-06钱晶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钱晶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上好一节数学课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一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一、以“新”创境,激发兴趣

人们往往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孩子们亦是如此。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做到新颖、生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新颖的形式,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情境创设的内容应该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更好地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服务。

教学片断一:《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吃过康师傅3+2饼干吗?味道怎么样?

生:吃过,味道很不错。

师:那么你知道这种饼干为什么以3+2命名吗?

生:因为每块饼干都有3个饼干和2层夹心。

師:你真聪明,其中的3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

生:3表示3个饼干,2表示2层夹心。

师:如果我有4个饼干,照刚才的样子,中间能夹几层夹心呢?

生:3层。

师:那么要夹4层夹心,需要几个饼干?

生:5个。

师: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如果你是饼干设计师,照上面的样子,你想设计出几加几的饼干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设计得这么好,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生:饼干的个数比夹心的层数多1,夹心的层数比饼干的个数少1。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其实刚才的饼干问题中就蕴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把饼干左右放置,把夹层进行拉伸,再用小树来取代饼干,那么夹层就变成了两棵树之间的间隔,饼干问题就成为我们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了全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康师傅3+2饼干导入,并让学生试着设计出不同的饼干,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饼干与夹层之间的数量关系中蕴含着“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了植树问题的思想。

二、以“疑”创境,激发兴趣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的并解除疑问的过程。在平时的情境创设中,我也努力通过为学生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二:《有趣的重复现象》

师:同学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游戏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的小脑袋转得最快。请听题,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入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一听是脑筋急转弯游戏,顿时来劲了,都在积极地思考答案,思索了片刻——

生1:因为两个儿子买的是两张半票,所以他们买了三张票。

师:可是两张半票也是两张呀,加起来还是四张票呀!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老师,他们是不是祖孙三代呀,就是爷爷、爸爸和儿子。其中爸爸是爷爷的儿子,儿子是爸爸的儿子,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又是儿子的爸爸,所以就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回答得也完全正确。其实就是祖孙三代3个人去动物园,其中的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具有双重身份,重复了一个身份,其实生活中类似的重复现象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有趣的重复现象。”

教学中我利用脑筋急转弯游戏为学生设“疑”,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此环节看似有趣的游戏,实则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游戏中出现的身份重复的现象就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重复现象,为学习新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以“动”创境,激发兴趣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操作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因此,创设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能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新知、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片断三:《角的度量》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事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几个不同的角。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就想到把几个不同的角叠在一起,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判断角的大小。

师:那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你能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吗?

生:应该是与这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那老师这张练习纸上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生1:我们可以先把一个角剪下来,再和另一个角比较。

生2: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也就是用量角器来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

于是我就引领学生一起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比较几个角的大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觉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之后我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把两个或几个角叠在一起比大小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尺度和工具来测量,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引入角的度量单位“度”和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整个环节,借助于动手实践,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来源于实践,感受到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点燃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创设出有效、有趣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趣”而生!

参考文献:

[1]杨昌强[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00(004):P.75-75.

[2]杨昌强[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与智慧:教育 000.004(2019):P.75-75.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