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8-06彭蔚亮李莎
彭蔚亮 李莎
摘 要:多文本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文本教学来说具有多文本整合性、主体间性、集体建构性以及自主交互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体现并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内容部分针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相关标准。教师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精选素材,力求文本表达形式多样化;兼顾学情,科学合理地设置议题;合理组文,增强文本之间的关联度;合作探究,在集体建构中达成共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介的迅速普及,使得碎片化阅读渐趋流行。如何教会学生快速且高质量的进行阅读成为当下之需。多文本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能够推进学生高速高质阅读的教学方式。多文本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某一设定的议题,选取多篇文本,师生共同开展阅读,并最终达成集体共识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一、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
相对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单文本、单向度的教学方式来说,多文本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多文本整合性
高中语文课堂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整合同一议题下的多篇不同的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充分理解各个文本的基础上,对所选取的多篇文本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结构化的阅读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而不是单纯的流于表面。
(二)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意味着双方的共同了解,不仅了解自我,而且了解‘他我;意味着交往双方能彼此承认,承认‘他我与自我有相同的地位、权利。”传统的高中语文单一文本阅读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单方面的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即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来展示其想法和观点,教师作为引领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文本阅读素材,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研讨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融入课堂、走进文本、阐述自我看法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平等的对话权和平等的表达权,两者的主体间性得以更好的体现。
(三)集体建构性
集体建构性是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经过探究、思考、讨论等自主思维过程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双方起初并未明确所设置议题的最终结果,而是在反复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推出结论。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成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与教师共同进行集体建构,共同推断议题结论的过程中,更好地形成自我阅读的理论体系,提升自我阅读能力。
(四)自主交互性
“促进交互的方法之一,是将交互的控制权适当地教给学生,允许学生自由进行交谈。”多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輕松愉悦的交互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并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想法,发表自我的见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二、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与变革。多文本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丰富的文本信息,既能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中获得“质”的提升。但根据目前多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来看,存在着文本信息不够丰富、文本议题的选取较为随意、文本组合缺乏结构化以及学生参与多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期能够对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精选素材,力求文本表达形式多样化
信息化时代的阅读,早已不再局限于对单纯的文字文本的阅读。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具有多种表达形式的信息相对于单一的以文字来呈现的信息来说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在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对于“多”字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相对于文本的数量来说的,即文本数量至少要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文本的表现形式上来理解,即多种表现形式的文本信息,也就是包含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文本信息。多样化、多表现形式的文本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多方位、多角度地把握文本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阐释文本信息。
(二)兼顾学情,科学合理地设置议题
议题是多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核心成分,教师在进行议题的选择过程中应兼顾学情,应在对学生的认知体系、认知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已有经验等情况的相关把握和分析的基础上来科学合理的设置议题,从而使所选取的议题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近。比如在对李清照的诗词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其少女时期的作品《如梦令》、婚配时期的作品《一剪梅》以及她南渡时期的作品《声声慢》的比较阅读中循序展开。以时间为纵轴,使学生在对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把握中,领会词人的情感,感知词人的一生,体悟生命的百态。
(三)合理组文,增强文本之间的关联度
文本与议题之间的合理有效组合,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多文本阅读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并合理地进行文本的组合,增强文本之间的关联度,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为全面的认知体系。比如在探究“小说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这一议题中,我们可以选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边城》这三篇文章来进行分析和解读。“风雪”的逐渐加大,林冲也由原来的忍辱走上了最终的反抗;祝福的开始与终结,凸显了祥林嫂这一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风景秀美的边城,孕育出了单纯、可爱、善良而又饱含温情翠翠。在这样的文本组合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而且能够更为深刻地把握出作品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
(四)合作探究,在集体建构中达成共识
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将师生的集体建构与达成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和主体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自由中交互。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完美地展现各自的想法和才华。同时,教师也应学会灵活地转变自身角色。当学生对文本掌握程度较高,且交流无碍时,教师应主动地转变为课堂的倾听者和欣赏者;当学生产生疑问,争论无果,陷入僵局时,教师则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助力学生重新获得思维的灵感,更好地达成阅读共识。
三、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多文本阅读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单篇阅读的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对阅读的量与质这一需求的不断提升。文本的丰富性、议题的设定、结构化的组合均使得教学实践目标更为明确,环节更为紧凑,中心更为突出,共识更易达成。相信通过有关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多文本阅读教学一定能够成为更为适宜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锐生等. 《社会哲学导论》[M].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2]张超.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应用》[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年5月.
[3]张凡. 《网络环境下互动性教学初探》[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