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8-06王春晓赵玉婷王天龙刘璐

高教学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实效性课程思政

王春晓 赵玉婷 王天龙 刘璐

摘  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对大学生培养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出发,详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大学生认知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契合、教学过程重教轻育、教学形式单一的困境,從而提出加强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高校教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营造传统文化元素和意境的文化环境的实施路径,以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文化育人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课程思政;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171-04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e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level.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difficulty in match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ifficulty in teaching process of emphasizing education but neglecting education, and the single teaching form, so as to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network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pan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maximum benefit of cultu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reating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公民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正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次形成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比如“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核心范畴,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内化于心的道德规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思想教育的社会效益以及教化功能的实现程度,即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内容形成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根植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极易唤起大学生情感共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并最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保障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特色突出、绵延不断的文化,是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共识,提高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心,又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地位,自觉自信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对帮助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但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主观能动性

物联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外来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导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比如,很多学生追求潮流热衷于西方传统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知之甚少。经调查发现,在中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大学生在校时更为看重专业技术知识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性。很多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不重视,认为其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没有任何意义。种种原因使本就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陷入困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契合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理工轻人文现象严重,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更忽视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导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不高。

思政教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还有所欠缺。经调查研究发现,任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没有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自觉性,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流于形式,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元素帮助同学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教轻育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灌输和说教,习惯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大学生,重教书轻育人,重说教轻探究,仅仅以“机械融合”的方式套用或移植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死板,教学手段墨守成规,无法激发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反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式单一

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引导,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维度”相应的“实践维度”则开展不深[3]。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4]。”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缺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校园氛围,这不仅无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5]。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最直接的手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和课程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其次,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党团课、入学教育等思政课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时间节点,全方位地向青年学生渗透,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最后要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文化经典读本,开展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体系深入融合,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

(二)提升思政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素养,培养“两栖型”思政工作者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二者的融合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引导。

首先,思政教师要通过专题培训、访学等形式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思政教师“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培养“两栖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培养既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觉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意识和表率意識,要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导向,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传统文化。教师还要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调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上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最后,高校应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真正与教师利益挂钩,提高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要将思政教育过程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示例进行推广,充分发挥示例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运用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力。

(三)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影响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是教育战线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行动,是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将制度创新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有益尝试。”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同时也扩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面。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呼声,要善于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6]。要善于把握新形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将网络新媒体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技术宣传优势,多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大学生推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作品,营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大学生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好,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强实践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知”到“行”转化

“把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实现,这是符合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规律的[7]。”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理论课程,又是实践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要从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外化为行为方式。

首先,高校要利用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场所,开设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实践育人相统一,做到课外与课内、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调动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积极性。

其次,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在志愿服务中净化灵魂,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正能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在社会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高校落地生根的保障[8]。高校要引进或者聘请国学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走进课堂和校园,借助名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作用,通过校园广播、社团文化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以文育人,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加强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高校教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营造传统文化元素和意境的文化环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共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8.

[2]龚婷.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7):95-96.

[3]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4):244-24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03-2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xxgk_166543.html.

[6]吴芮凌.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70-71.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91-95.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实效性课程思政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