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让学引思”理念的渗透方式研究
2020-08-06李红梅
李红梅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也有了不同的发展,而伴随着数学学科不断发展而来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用“让学引思”理念的备受关注。“让学引思”理念作为一种提倡学生自主思考,使其成为课堂主体的思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让学引思;理念渗透方式;思维能力;问题研究
作为新时代的改革教育理论的“让学引思”理念,深受教师的欢迎。为顺应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不再被落后的教学理念束缚。在小学数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主体回归到学生本身,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学教学“让学引思”理念的重要意义及其渗透方式的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中引入“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1.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逐渐普及,教师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了深刻的思考。为了使这一理念能够顺利落实,教师已开始积极采取措施,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其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而这些因素恰巧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大脑的知识储备进行梳理与应用,从而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2.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环境更加平等和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由于填鸭式教育方式的普遍应用,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够找到自由发言的机会,也很难拥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多本来呼之欲出的问题的答案,都被教师以教学任务过重、时间紧迫为由被剥夺阐述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也给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并不对等的教学氛围。而“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可以克服这种弊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进度与学习方式,可以保障学习过程中的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
3.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再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师生间单向知识传输关系一样,而是建立了一种平等且自由的相互交流的师生互动的关系。由于“让学引思”观念并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给予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的这一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重视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即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问题。这些恰好促进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了学生对正确思考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深入了解与掌握,也就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方式的研究
1.将思维方式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将“让学引思”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思维方式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引思”理念依然需要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作为基础,而将思维方式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不错的融合方法。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上引入的数学知识点,提前进行问题设计,在课堂中以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在问题的一步步解答的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原理嵌入到学生的脑中,使其逐渐掌握知识原理并锻炼思维。而对于有些较为复杂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吸收相关知识。
2.教师关注点向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转变。由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何教学内容的增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小学数学教学仍然要承担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其中较有效的一个方式便是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即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的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有效建立画面并对相应的图形变化过程进行描绘,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
3.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融入“让学引思”的理念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逐步积累,同样的一道题在学习了不同层次的知识后,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也会有所不同。故而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对由一个母题进行了灵活变化而来的子题进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对不同类的问题有着清晰且准确的判断并得出相应的解法。
4.吸引学生兴趣,引导“让学引思”。无论是否有“让学引思”理念的渗透,吸引学生兴趣都是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为了保障“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采取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以引导“让学引思”。
5.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鼓励“让学引思”。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设计一个符合教学目标的“让学引思”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鼓励“让学引思”的目标。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让学引思”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任务。
6.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现并促进“让学引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开展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实践活动和一般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以促进探究学习内容的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最终解决发现的问题,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实现“让学引思”理念,实践活动可促进“让学引思”理念落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时代的改革教育理论的“让学引思”理念,的确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应用的重要意义的分析,恰恰说明了“让学引思”理念运用对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引出了文章对小学数学“让学引思”理念的渗透方式的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獻】
[1]蒋姣晔.数学课堂上“让学引思”理念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7(08):40.
[2]蔡春妹.以“让学引思”理念指导小学数学习题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