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摇篮

2020-08-06朱玮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童趣乡土风筝

朱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多么清悠洒脱的名诗佳句,多么恬淡自然的人生情趣。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喜欢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田园间充分享受人生的闲适。闲情催生逸致,一篇篇传世的佳作便随之诞生。现代社会,儿童没有童年,他们成天地看书、写作业、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伴随他们的是永远的心理压迫和窒息之感,他们不会写作,不会“说话”,不会与人交流。当教育发展到让绝大多数学生失去愉悦之心,失去人生情趣的境地,那将是令人忧心的。

如何将童年的不羁、自由和奔放嵌入孩子们的生命,让孩子们既要有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潇洒的趣味,不一味地敛束清苦。我们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挖掘当地乡土资源,构建特色乡土文化,实施乡土课程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孩子们了解乡土、乡情,在乡土、乡情中享受趣味,通过乡土、乡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下面我就以构建“班级风筝文化”为依托,谈一谈是怎样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

一、触摸生活,激发探究的热情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一旦产生兴趣,学生便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求,从而积极调动和发挥其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挖掘知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班级风筝文化”课程中,让孩子们喜欢上风筝,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这些散发着浓浓童真童趣的诗句,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们。课堂上,通过吟诵诗句,孩子们对风筝产生了兴趣,并乐于亲近风筝,于是,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关于风筝的资料,找找有关风筝的古诗句,搜集名篇佳作中描写风筝的场面,讲讲风筝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放风筝的活动,追溯起来大概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我知道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工具。”“我们如东地区的人们喜爱风筝,兴盛时几乎家家都有风筝,小的有蒲扇大小的菱形简易风筝,大的有高达丈余的串联风筝和大板鹞等。”……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是要激起孩子们参与后续活动的热情。由诗性激发热情,由当地资源点燃灵感,再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使孩子们对制作风筝充满了热切的盼望和期待。

二、躬行实践,激活创新的潜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学生们所在的学习氛围是互帮互助的,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实施“班级风筝文化”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我要求所有的风筝必须由自己或同学合作完成,确实有困难的才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有的学生先找来了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样本,仔仔细细地画出了自己最满意的图案,然后上网查资料、找老师,寻求最佳的制作方法;有的学生亲自到芦苇丛、杂货铺等各处搜集各种制作风筝需要的材料;有的学生,寻找同学、家人,甚至是熟悉的民间艺人作为合作对象……总之,为制作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大家都绞尽脑汁、花尽心思。这个忙碌的过程是充实的,是没有压迫感的。在这个过程中,留给孩子自由创作的空间,不仅传承运用了传统的方法,又巧妙加入了现代技术,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也更加凸显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这里,学生的成长远比沉迷于书本和作业要高出许多。

通过合作,让不同素质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生长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效落实教育的全面性。

三、展开想象,激扬个性的品质

人有个性才会有创造。“个性”是创造的基础,创造过程就蕴含在个性的展现过程中。而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其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便是学生个性语言的体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个性,也会使学生在个性语言的发展中增强创新意识。

制作风筝是一件复杂但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自己制作的过程和感受更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于是,围绕“介绍我的风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开始了。有了制作风筝的丰富体验,再来说一说风筝制作就比较容易了。大家介绍得绘声绘色,谈起自己的得意之处更是滔滔不绝。在这个世界里,即使制作得失败也是一种快乐。在他们的发言中,我趁势引导,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视角通过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眼中制作风筝的美妙与神奇。“我要是能像我制作的风筝一样,翱翔于蓝天那该多美好啊!”“我在风筝上写下了我的理想,希望我的‘理想能飞得更高更远!”“我制作的风筝是一只大雁,它承载了我纯真而美好的愿望!”“我要让‘鱼儿也可以飞上蓝天,看到更白的云、更绿的草、更美的花儿。”……这些属于儿童的独特思维和想象让我沉醉。从孩子们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制作风筝,制作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体验和情感。只要用心参与,不管成败都是动人的。

四、回归生活,放飞心灵的愉悦

童心悠悠,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到了蓝天之外,随后进行的放风筝比赛,令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自由与快乐。这一幕幕天真无邪的童趣画面,充满想象和诱惑!借助这些童趣,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习作,对学生多维的想象艺术的提升不失为一个好素材。于是,我巧妙地利用合适的时机要求他们将参与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写下来。孩子们驰骋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感受到、想到的用笔记录下来,个个兴致盎然,文思泉涌,完成得特别快,也特别精彩。“看,那只‘大蝴蝶也许想展示自己的美丽,正翩翩起舞呢!”“那边的‘孙悟空也许发现了不远处的‘蜈蚣小妖,正奋力追赶呢!”“就在眼前,一只离队的‘大雁,似乎正迷失方向,跌跌撞撞呢!”……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心灵,写出了一篇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习作。这正是因为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徜徉在灵动生活化的创作氛围中,如此亲切地与生活资源亲密接触,孩子们的思维才会如此灵动飘飞、妙语连珠。

每个人生命的高度首先体现并取决于童年。孩提时光,他们喜欢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趣味。乡土教育就是回归自然,它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契合了孩子享受趣味、言语表达和创造能力的本能,顺应了儿童学习的本能,唤醒了孩子的童真、童言、童趣。乡土教育是一种精神释放,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是以儿童生命特有的激情与想象创造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经过一系列风筝文化的熏陶,投身于乡土教育生活的流动,儿童的生命活力才得以宣泄,生命容量才得以丰展,生命质量才得以提升,生命潜能才得以开发。

双脚亲吻大地,大地便拥抱你。赤足走大地,这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简单却最珍贵、最独特的体验,相信我们的乡土教育就是一种赤足走大地的教育活动,它将会温暖兒童的心灵,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童趣乡土风筝
童趣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蓝湖童趣
学做风筝
乡土分外妖娆
童趣游乐场
童趣照相薄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