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研究
2020-08-06潘家栋
潘家栋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亦是我国海外投资的主力军,行业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投资中,民营企业将产业集群边界进行延伸,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集群共生来提高海外生存率,以此利用专业化资源、降低信息不对称、共享技术创新外溢及打造区位品牌价值。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速增效需要全面接轨“一带一路”建设、集群共生形成境外合作区及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民营企业 海外投资 集群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国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速提升全面开放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11月,民营企业已经接近25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50万亿元,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50%、占国家生产总值超过60%、技术创新和产品比重超过70%、解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1]。同时,我国民营企业以区域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带,衍生了块状经济。不仅如此,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将产业集群边界进行延伸,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集群共生,降低海外投资风险、提高海外生存效率。
一、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及特征
(一)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流量及存量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2]。限于数据,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来分析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2016年,从流量层面来看,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中,非公有经济对外投资1232.4亿美元,占比68%;公有经济对外投资579.9亿美元,占比32%,非公有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但从存量层面而言,2016年末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00.5亿美元,国有企业占比54.3%,而非国有企业占比45.7%,其中私营企业占8.7%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速,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走强,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会持续提升。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高达81%,而十年之后,2016年国有企业占比仅为54.3%,下降了将近30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二)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纵观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当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力量。从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来看,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高达68%,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不仅如此,我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而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资本输出占据了极大部分。
二是對外直接投资存量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在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早期对外直接投资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而且投资项目往往是工程承包,需要强大的资本基础[3]。所以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一直占据50%以上,而且在2006年的比重高达80%以上。但随着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上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
三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由于我国的要素禀赋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导致我国产业优势在于制造业以及商贸服务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主要还是分布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中,我国更多的是依靠比较优势来进行投资。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657.8亿美元,占据33.5%;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0.5亿美元,占据14.8%;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08.9亿美元,占据10.7%。由此可知,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侧重于传统产业,对于新兴产业或者高技术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逐步增多。2016年我国对美国、中国香港、荷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高达2990亿美元、1961.5亿美元、1736.6亿美元、1452.4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余国家和地区。第五位的加拿大,我国对其投资仅为664亿美元,相较于第四位的日本减少了近两倍。“一带一路”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仅跨国并购而言,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并购115起,并购金额66.4亿美元,占我国2016年跨国并购总额的4.9%,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的优势分析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往往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地域为载体,形成了产业集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集群,抱团出海、集群共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海外投资风险[4]。根据浙江省商务厅的数据,以集群模式进驻境外合作区的企业存活率一般都在60%以上,远远高于未进驻的企业。马歇尔、威廉姆森等学者从外部经济、生产网络本地化等视角阐述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基于这些理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利用专业化资源
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形式,来集合境外投资企业的优势,形成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5]。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等诸多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催生了我国企业海外集群式投资的典型模式,而这些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的资源,包括商业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经贸园区以母国企业为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形成了规模优势。同时,经贸园区的建立都会提供类似国内生产生活环境,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制度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专业化资源。
(二)降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不能完全获取投资目的国的经济政策、商业信息等,将会对企业海外投资提出很多挑战,并且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活率。企业通过集群式对外投资,并且建立境外合作经贸园区,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存活率。本质上而言,境外合作经贸园区属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安排,能够让企业在园区中享有与国内发展环境较为一致的制度,有利于企业海外发展。我国企业集群共生建立境外合作经贸园区,因为具备相通的语言、相近的风俗,能够更好地共享信息,包括生产信息、生活信息等,以此降低园区内部的信息不对称,获得隐性成本优势[6]。与此同时,境外合作经贸区往往会设立办事机构或管理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与东道国政府沟通将更为有效,降低了园区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共享技术创新外溢
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建立往往是产业集聚的,或者是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或者是产业内部的企业。这些企业集聚将会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因为技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上下游企业之间能够产生技术外溢,上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会直接推动整个产业链技术的升级,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横向层面而言,同类企业之间的技术也将很容易被识别并进行改进,技术流通十分明显,形成区域性的创新环境。企业通过产业集群来带动转型升级的重要优势在于能够获得企业技术外溢效应,从而为内部企业带来合作创新的优势。就境外经贸合作区而言,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依旧存在,而且会更强。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当中,内部企业依旧能够共享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来带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整体技术水平上升[7]。
(四)打造区位品牌价值
企业产业集群基本上以地域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所以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品牌,譬如台州汽摩配、绍兴纺织、宁波服装等,由此延伸出块状经济。当前,浙江等省市大力打造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本质上依旧是产业集群的升级版[8]。同时,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也将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以产业为纽带将企业进行关联,而通过这种关联能够很好地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品牌价值,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知名度,不仅为内部企业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便利,也吸引着外部企业的进驻。
三、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的典型案例
浙江是开放强省,亦是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拥有4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和墨西哥中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数量居于全国第一[9]。据此,本文选取泰中罗勇工业园为案例来分析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
(一)泰中罗勇工业園区发展历程
泰中罗勇工业园由浙江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共同开发,总体规划面积共计12平方公里,是我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最终打造成为集制造、会展、物流和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泰国对于泰中罗勇工业园中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为园区中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便利。截至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中的企业已经高达70家,其中金属行业企业最多为20家,占据工业园中企业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靠近首都曼谷,周边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为园区内部企业生产资料配置、产品物流、员工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中的企业能够享受泰国第三区政策及超国民待遇,具有最优渥的投资政策待遇,大大提高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生存率、盈利率。最后,泰中罗勇工业园通过管委会与泰国政府对接,为园区企业的客户提供BOI证书、法律政策资讯等服务,并且提供全中文服务,大大降低了园区内中国企业的沟通成本。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政策措施及优秀的服务保障,凸显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的优势。
(二)泰中罗勇工业园案例启示
泰中罗勇工业园的成功案例印证了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有其优越性,为新时代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经验借鉴。
第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区。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的境外合作经贸区具有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诸多有利条件,所以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区。尤其是投资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制度不完善、交易不健全等风险较高,更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海外生存率,以此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绩效。
第二,加强境外合作经贸园区的品牌打造。泰中罗勇工业园能够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且吸引近百家企业进驻,归根结底在于发挥有利条件,打造好境外合作经贸园区的品牌,以此提升园区内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谈判能力,吸引更多企业进驻。所以在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园区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着力打造境外合作经贸园区的品牌。
第三,鼓励民营企业牵头来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区。由于民营企业更具备市场活力,且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集群共生来提高抗风险能力,所以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会自发地抱团取暖,共享信息、共御风险,具有境外合作经贸区的先发优势。应当鼓励民营企业牵头来建设境外合作经贸区,泰中罗勇工业园便是有浙江民营企业华立集团牵头成立。
四、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速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接轨“一带一路”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以“一带一路”为重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一带一路”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新环境、新空间、新领域和新条件,给企业投资带来的新机遇。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应当全面接轨“一带一路”,践行“一带一路”所要求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应当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提高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生存率。积极推进企业本土化的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雇佣东道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使企业能够更快地融入东道国,实现“一带一路”所提倡的民心相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应当做好充足的调研,评估东道国投资风险,尽可能规避不确定因素,将企业投资风险有效降低。
(二)集群共生形成境外合作区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集群共生能够有效提高海外企业存活率、拓宽企业生存空间,同时为企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所以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应当利用好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通过抱团出海来搭建境外合作园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步伐。同时,积极开展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来共同打造境外合作经贸区,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园区内部企业海外经营能力。一方面,通过雇佣东道国工作人员,来尽快融入东道国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发掘和培训跨国人才,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开发、企业管理、中介服务等领域人才,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且境外经贸合作区具有良好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人才培养能够将经验技术进行外溢传播,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整体竞争力。
(三)完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保障体系
以“互联网+”为桥梁,降低民营企业与东道国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互联网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将我国的对外投资政策及东道国的产业指导规划等信息定期发送给民营企业,以此增强企业对外投资的引导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化的投资合作联系网络,着力拓展与东道国商界的联系和合作,提高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做好服务工作。
发挥好商会、贸促会、侨团等组织的功能,搭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服务体系。尤其是发挥好“浙商”功能,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并在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初期提供必要援助。加强与海外投资促进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东道国海外投资促进会的桥梁来降低民营企业投资该国的障碍,提高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辜胜阻,韩龙艳.当前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93-100+2.
[2]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进步[J].世界经济,2014(9):53-76.
[3]邱立成,杨德彬.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6):139-147.
[4]郑展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学者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 (6):97-103.
[5]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2):36-40.
[6]Buckley P J,Clegg L J,Cross A R,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499-518.
[7]吴先明,黄春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的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1):99-113.
[8]裴长洪,樊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特定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0 (7):45-54.
[9]余官胜,林俐.企业海外集群与新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浙江省微观企业数据[J].地理研究,2015,34(2):364-372.
基金项目: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級的效率、困境与对策研究”(2019DFDXKT047);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批规划课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就与启示”(ZX20006)。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