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探究

2020-08-06张习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路径

张习文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基层政府立足于区域发展实情,联合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开始从服务的内容与方式等之上进行创新,取得了可观的改革效果。然而在文化大繁荣、大交流的前提下,公共服务受众群体大幅增多,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的新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变化。基于此,应着力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86-02

一、引言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发展多渠道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扩大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新突破。本文将结合在文化馆的工作实践,来探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所谓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过程和机会的均等,即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举措,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好群众的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形式上可以围绕看电视、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行为,制定与经济水平相符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统一规范,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省有300多家博物馆、120家图书馆、150家县级以上的文化馆,全省从事公共服务的专业人员共计5万多人,涵盖了艺术创作、文化保护、群众文化等各个文化服务门类,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探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一)整合文化资源,构建设施网络

在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从机会均等、结果均等两方面进行考虑。机会均等是实现结果均等的前提条件,结果均等是实现机会均等的必然结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走进不同地区,我们会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所以各个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在数量、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多层面的调研,倾听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具体举措上,政府各部门可调派专员,一起组成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合部门,切实的开展调研、考察、协商、合作的工作,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统筹。如通过调研和考察,掌握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的发展实情,同时联合当地的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机构,整合所有文化资源。

另外,政府可以积极扩大公共服务的宣传辐射范围,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将辖区内文化设施的地点开放时间等具体详情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便于群众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积极参与到文化馆等单位举行的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中来。

在整合各项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文化馆可通过制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群众群体所需要个性化功能进行调查,并调研的反馈,对服务的相关细则进行调整。在日常的免费开放工作中,文化馆要建立起场地免费预约使用机制,允许各基层文艺团队、企事业单位提前预约免费使用文化馆的各个功能室开展活动,进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例如,百姓可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组织起小团体一起在文化馆举行起“老百姓唱戏”的活动,活动的举办既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文化交流气氛,又可以促进不同文化内容的传播。

(二)组织相关培训,加强文化队伍管理

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发展建设理念的变化都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示文化馆也应朝着品牌化、网络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建设成现代型文化馆,让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因此,文化馆应从内部管理改革开始,积极联系各方资源为员工开展系统的理论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例如,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很多文化馆都引入了智能化系统,为保障服务效率,可邀请专业开发的人员前来为员工开展培训,帮助员工掌握系统功能的运行流程,以便利用智能化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加简便、专业的服务。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完善人员责任制,根据服务内容和相关制度确定标准,把具体工作均匀分配落实到个人,并就工作的完成程度、社会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评估,让测评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携员工之力一起强化文化馆的基础性作用。

(三)依据市场导向,扩大服务对象

在新时代市场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兴起,为文化馆通向市场,全面服务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所以,文化馆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的形式和服务的范围,充分发挥文化馆的价值功效,改善和展示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

首先,文化馆具有大文化性,可依托文化资源利用各种形式的渠道扩大宣传,塑造起文化館品牌的形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文化馆可通过打造微信公众平台,在电子化平台上开设宣传栏目,强化与受众群体的沟通交流。如新年之际,可利用微信平台制作形象生动的漫画,以人物间围绕问题对话的形式来向公众通知在春节放假期间文化馆的开放时间、可服务的内容等等,这样的方式更加直观清晰、充满新鲜感,群众们只需打开手机网络就可进行内容阅读,获取所需信息;并可利用平台上的留言功能,积极与专业的服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反馈意见。

其次,切实开展基层活动,可以让文化发展更加深入人心。文化馆应该安排专业人员走出去,以小分队的形式前往社区基层,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区域协调发展出力,并在活动中扩大对文化馆主体的宣传,使群众对文化馆的公共服务方向有充分的了解,逐步增强群众内心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主动地走进文化馆,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助力文化的传播。

(四)拓宽活动内容,创造品牌文化

根据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文化馆可联合各种协会、企业、街道(社区)基层单位一起开展活动,打造起富有当地特色的培训活动、产品等。

如2018年广东(珠海)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就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合理利用及有效开发,最终使得相关设计成果实现由概念到商品的转化,大力强化了文化资源与资金和设计、生产、销售的有效对接。作为地方性的文化馆,应联合政府一同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设计类、产品类企业纷纷参与进来,增強对民间艺术遗产传承与保护,推动文化馆的市场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五)调整工作方式,增添基层服务

为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文化馆要在基础的服务中,开发出特殊的、个性化服务,改变那种只注重表面效果的大型文化活动为主导的旧方式,重新构建起以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现实需要的实用的、灵活的、小型活动为主的新方式,全面服务于市场。地方文化馆的创新方向主要是以拓展基层服务内容为主导,特别是面向农村的群众群体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在美好的今天处在开放的社会中,老年人群体、青少年群体、农民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等,都具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文化馆作为公众型的服务机构应想方设法增添基层服务内容,令整个城市中充满文化繁荣的景象。

例如,考虑到未成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文化馆可参考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结合课本剧进行创新,将部分诗词典故、百家姓等编成趣味短剧,定期组织表演人员进行经典国学内容的再现表演,在表演上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强化表演效果,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文化馆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起面向农村妇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文化低保”工程,积极争取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定期走进基层举办知识讲座、趣味比赛等活动,为农村妇女、留守儿童普及基本的法律和权益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正确、合理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可以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比赛、娱乐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来积极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的参与,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加强沟通交流,拓展认知视野,磨炼自身意志。

在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文化馆还可以与学校一起,打造农村少儿书法培训基地、艺术欣赏中心之类的文化活动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学习艺术文化知识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明确发展方向,着力开拓服务途径和优化体系内容。另外要加强文化创新与商业合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社会特殊群体开发适宜的文化产品,以此来打造多形式、多风格的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为多元化、贴心的文化服务。

注释:

①范依玲.浅析如何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7(14).

②姚月,李欣.广东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全领域”策略研究[C].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③曹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9(06).

④郑万腾,刘秀萍,程承燕.精准扶贫视域下中部六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测度与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9(02):61-68.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路径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