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郑州从“流量中心”向“服务中心”升级的若干建议

2020-08-06李仪杨珂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郑州服务业融合

李仪 杨珂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商品全球化、制造全球化与服务全球化三次浪潮。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全球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郑州位于中国核心地带,正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发挥郑州现代服务业对中原城市群、中部地区的引领作用,必须充分把握其发展趋势,明晰战略思路和采取得力的政策措施,建设国际性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服务广域化的服务中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高效率开放,推进郑州从“流量中心”向“服务中心”升级,构建产业生态、产业体系与经济结构相融合的体系。

一、鄭州打造“服务中心”的主要优势与短板

(一)主要优势

1、交通基础设施区位优势突出,流量基础良好

米字形高铁、放射形高速公路以及铁路、民航等建设,使郑州成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与物流集散中心。即使是对标全球类似城市,有郑州如此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的国际城市,也不多见,美国的亚特兰大和欧洲的法兰克福是其中典型城市。

2、经济腹地宽广,发展空间广阔

郑州是河南省乃至中国的腹地。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2018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1万亿元。而且,郑州的区位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也将成为其发展腹地。城镇化建设水平仍有着上升空间,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打造形成了一批双向开放的平台。

3、集聚态势明显,发展能力增强

郑州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与辐射力的产业园区、特色街区,为“服务中心”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金融中心发展看,郑州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人力资源服务优势也非常明显,为其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国家战略叠加,政策优势彰显

国家出台的关于河南或与河南密切相关的发展战略达13个之多,中原城市群规划、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平台共同构筑起带动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组合。

(二)主要短板

1、经济总量较小,实力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郑州无论是GDP总量,还是服务经济总量,在中部地区仍居于中游水平。从中部地区来看,郑州GDP居于第三位,次于武汉与长沙,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比均居于第三位。

2、科教资源不足,支撑能力较弱

科教资源不足一直是郑州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郑州仅有一所211院校,而中部地区的武汉有7所,长沙有4所,合肥有3所。在科研投入方面以及本专科在校生数量、研究生在校生数量,郑州与长沙、武汉、合肥、西安等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

3、服务业领军企业数量少,增值环节单一

服务业经营业态单一、结构雷同,服务业载体相对分散、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园区化、集聚化水平低,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知名品牌服务企业,缺乏具有影响力与辐射力的专业市场、特色街区,河南缺乏知名的服务品牌,缺乏科技水平高、市场占有力强的新型业态和产业集聚带,且金融科技研发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无法完全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同时,产业链中的高增值环节单一,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4、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地区和行业间缺少统筹规划,体制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业发展受传统体制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地区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壁垒、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矛盾,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地区缺少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联动共赢的合理模式。

5、缺少配套产业,发展结构动力不足

郑州在大力发展“流量经济”的同时,没有搭配相应的配套产业,形成类似突出流量经济作为“靶心”、其他相关产业协同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结构,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郑州的流量优势并没有完成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郑州打造“服务中心”的思路与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

郑州打造成为“服务中心”,其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包括以下方面。

1、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源

带动中原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整个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辐射中部地区发展,并在某些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承接全球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会展与交流活动,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环境,拥有完善的市场体系、高效的综合服务功能,奠定要素和资源集聚的总部经济格局。

2、担当服务资源配置枢纽功能

建立服务资源配置平台,在区域内调动及配置服务资源,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汇集点,拥有高效的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高效率配置各种资源。

3、成为服务创新策源地

领导区域服务业发展新潮流,向周边地区输出创新型服务产品,影响、决定周边区域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推动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与金融化。

4、建立经济发展调节中枢

担当整个区域复杂分工体系效率的核心,提升郑州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分工与服务协调能力,形成内生增长动力。

(二)主要战略部署

1、实施产业生态构建战略

最大限度发挥流量价值的产业生态,推动物流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由服务领域向新产业新业态、研究与开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高端领域拓展。

2、构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产业融合化发展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平台,促使关联产业互动和融合,从而使得产业融合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进而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同时,建立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机制。

3、建立全面创新发展战略

从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

4、开展城市功能完善战略

更好地均衡城市的区域功能,从规划、建设、城市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综合提升城市软件设施,完善城市商务功能,整体谋划城市的文化品味、公共形象、城市品牌、城市营销等方面。

(三)具体路径选择

1、依托流量优势,深入挖掘流量价值

郑州要通过组织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五大流通交易,通过打造流量发挥价值的产业生态,使郑州成为在全球经济网络体系中起到中心枢纽功能,对全球或区域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安排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心节点,形成以“买全球、卖全球、全球运营中心、全球定价中心”为目标的“买卖全球大枢纽”,打造国际采购中心、国际消费体验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国际展示与信息发布中心、国际服务贸易接包与交付中心、国际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国际产品价格发现与交易标准制定中心、国际品牌培育与创意中心、国际供应链整合与治理中心、国际商业营运与控制中心。

2、推进融合发展,增加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五流融合,在全球贸易格局下发展商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人才流五流高度融合服务体系。实现内外融合,有效开辟国内外的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两种资源,奠定虚实融合格局,虚实融合主要是实体经济与三个“虚拟”深度融合,即虚拟贸易网络、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实现生产和消费融合,推动以服务消费为主的消费能级提升;交易和服务融合,提升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育程度和成熟度。大力发展以流量服务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重视以国际商务集群为主要载体,以链条形式集聚以支撑商贸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3、创新驱动,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促进新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持续开拓新兴服务领域,是郑州服务中心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依托商旅文创融合塑造城市个性,创意性地挖掘整合郑州各类城市特色资源,重点提炼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着力凸显城市文化主题与品牌形象。增强旅游项目、文化项目的体验性、参与性,形成跨越不同产业、不同市场、不同空间的文创旅游产业链,并以此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促进城市生活空间的提升。

三、政策建议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优化紧密结合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到郑州作为国际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在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城市公共服务重构等方面,都要对服务中心的建设作出布局。基于流量经济的服务项目、特色街区、集聚园区等,要主动与郑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生产力空间布局结构相衔接。以服务业的高速成长,尤其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扩张,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人口集聚规划、功能区规划等保障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目标。

(二)综合处理好产业生态重构和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既要积极利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行业,积极培育新兴金融、文化创意、汽车服务、通用航空、大健康产业、低碳环保服务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又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以提升其功能,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其竞争力。尤其是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服务业的各个环节,引入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实现传统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同时,还要谋划好新旧空间之间的战略关系,实现城市空间的良性生长。

(三)高度重视重大项目与集聚园区的作用

注重发挥大项目“滚雪球”式的聚集效应,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推进产业融合、集聚。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本地工农业生产具有支撑作用的服务业大项目落户郑州市。以大项目为基础,延伸主导产业链,拓展配套产业链,强化综合解决功能,加强产业集群化水平,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多样性和便捷性,逐步将本地有市场、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为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区域”拓展市场空间,提升郑州服务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辐射力。

(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用足用好政府给予的政策空间,结合郑州实际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在准入领域、税费征缴、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降低进入门槛,加大财政支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五)稳妥推进金融创新,打造特色金融中心

探索各种新型金融业务,全方位支持航空港经济区商贸、物流、会展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引入质押监管融资,创新流通融资模式,积极发展和推广贸易融资业务;积极探索国内银行与国际同业银行合作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等国际业务;积极探索多种金融主体参与航空货运融资的新模式。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到金融业开放,推动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发起设立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对航空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发展航空租赁产业,积极推进通用航空融资租赁试点。以航空金融与航空贸易结算为起点,稳步扩大临空经济区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以航空金融、贸易融资等为主导,构建跨境投融资平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航空金融业的稳步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流量经济金融产品研发中心”。定位于专门从事流量金融服务的公益性科研实体,从事产业金融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试点和推广等工作。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各类创新试点。

(六)建设人才特区,集聚高端人才

新兴服务产业发展更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创业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改善、文化品位提升等诸多措施,对各类服务业进行综合创新,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活環境、创业环境、营商环境,留住人才,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打下基础。要出台吸引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形成体系化,系统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七)强化传统和新兴要素平台建设

平台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推动一系列平台的建设,形成资源汇聚中心,是打造服务中心的重要方面。要重点推进各类信息平台、数据平台、技术平台、资源平台、交易平台、要素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并形成一批以平台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全球性大平台,提升郑州服务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八)注重城市品牌建设

要树立城市品牌意识,强化营销认知。社会各界特别是公共部门,要牢固树立郑州城市整体营销及整体品牌的意识,深化相关方面的理解和认知。通过生动的品牌传播和沟通,努力使“郑州服务中心”的独特性和价值广为人知。规范品牌规划,增益品牌资产。

(李仪,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后。杨珂,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郑州服务业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