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参比样制作及特征描述

2020-08-06史改丽王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适用性粗糙度烟叶

史改丽 王芳

摘 要:现行《烤烟》国家标准对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的规范相对模糊,尚未进行明确表述,容易因个人理解程度和烟叶产地的限制而产生分歧。该研究以全国各个主产区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分析技术的成对比较、描述性分析、Friedman检验等,将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划分为7个档次,并进行了适用性测试。结果表明: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作为烟叶分级感官因子是可行的,各档次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和差距,能够明显识别,可作为反映烟叶外观质量和作为烟叶区域划分的依据。

关键词:烟叶;粗糙度;参比样;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 S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126-03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national standard of “flue cured tobacco”, the specification of leaf tissue roughness of tobacco leaves is relatively vague and not clearly stated.It is easy to bring differences due to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limitations of tobacco producing area.In this paper, the leaf roughness of tobacco leaves was divided into 7 grades by sensory analysis, descriptive analysis, Friedman test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use leaf tissue roughness as sensory factor of tobacco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obvious gradients and gaps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reflect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tobacco and as the basis for tobacco regional division.

Key words: Tobacco leaf; Roughness; Reference sample; Applicability

烟叶叶面组织状态是指烟叶表面状态及木质化程度给人视觉、触觉上的反应,具体表现为烟叶表面的粗糙、细腻、光滑、柔韧等状态[1-2]。通常来说,烟叶叶面组织的粗糙程度与叶龄、着生部位、栽培品种、田间管理、烘烤调制技术、土壤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3-5]。在烟叶工作中,主要依靠烟叶评级人员的经验积累进行判定,但个人感官判断易受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出现偏差和波动,导致评价结果不稳定,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在感官分析技术中,物体的粗糙细腻程度属于表面几何质地特性的范畴[6]。在GB/T 16861[7]中,粗糙度是质地特性的因子之一,在机械、纺织领域、粗糙度的表征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8-10];而现行的烟叶外观质量国家标准《烤烟》[11]对叶面组织粗糙度的规范相对模糊,在烟叶评级领域也较少见对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量化及量值确定的相关报道。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感官分析技术对烟叶叶面组织粗糙度进行解析,将其感官属性因子具体化,并制作出实物样品,对其粗糙度进行档次划分和量化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烟叶样品 从2018年全国烟叶实物样品中选取500片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样品,样品主要来源于湖南、福建、云南、河南、贵州等5省,品种涵盖K326、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中烟100、翠碧一号等常见的烟草品种,颜色覆盖正黄、浅橘黄、金黄、深橘黄、红棕等烟叶外观色系,着生部位包括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为保证试验的全面性,样品产地、品种、颜色、着生部位比例均匀选材,接近1∶1∶1∶1∶1。

1.2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根据《烤烟》国标判断烟叶叶片结构的方法,通过眼看、手摸,综合感知烟叶的表面质地(硬、软、粒感、细腻、粗糙等)以及烟叶物质本身的物理特性(厚度、紧密度、孔隙率、细胞密度、抗拉力、叶质重)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反应,逐一检验判断样品叶片结构的粗糙度,将每片烟叶最能代表整叶“粗糙度”的区域挑选出来并裁剪成统一的方块叶片。样品收集完成后,统一送标准评级室平衡烟叶水分2~4h,使之水分平衡至16%~18%。

1.3 参比样制作 遵循感官特性参比样制作的包容性原则、代表性原则、最小差别阈值原则,确保不同档次参比样样品相邻梯度间梯度落差不能较大、且保持梯度连续性。判断方法:采用感官分析技术里的“两两对比法”“三点检验法”。评价方法:由9名烟叶评级技师高技能人才组成评价小组,对随机编号、混合后随机排列的参比样品进行排序。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18软件[12-13]对数据进行Friedman检验,分析评价小组成员的参比样排序结果,检验参比样之间的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比样初选 采用“两两对比法”对样品叶面组织的粗糙细腻程度进行排序,在识别阀范围内尽量细分,并剔除粗糙度特征不够典型、代表性不够的样品,将剩余100片样品通过对比、识别、排序,分为粗糙、较粗糙、尚粗糙、中等、尚细腻、较细腻、细腻7组初选样品。

2.2 参比样确定 采用“二、三点检验法”对初选样品进行二次筛选排序,通过单感官触觉(指搓)感知方式对每一个粗糙度档次的参比样品再次比较验证其稳定性、代表性、可替代性,确定7个档次的待测参比样品。确定后的各樣品档次及特征描述见表1,样品外观如图1所示。

2.3 参比样评价 将7个档次参比样随机编号为字母A~G,混合后随机排列,由评价小组分别对参比样粗糙度进行档次排序。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

Friedman检验,根据公式,F=35.86。

查表F检验的临界值,j=9,p=7,显著性水平α=0.05对应的临界值为12.19。由于粗糙度的F值大于12.19,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粗糙度的7个参比样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感官分析的方法将烟叶叶面状态的粗糙度进行分解,分为粗糙、较粗糙、尚粗糙、中等、尚细腻、较细腻、细腻7个档次,制作出参比样品实物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烟叶粗糙度作为烟叶分级感官因子是可行的,各档次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梯度和差距,能够明显识别,在分级实践中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作为反映烤烟外观质量和作为烤烟区域划分的依据。

本试验是针对全国各产区、各品种烟叶样品进行的粗糙度参比样制作及验证,通用性较强;但考虑到不同地理、气候、品种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可针对某一具体产地或品种进行深入的感官属性因子参比样制作及验证,以期更好地服务烟草农业、提升烟叶外观质量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锐.烟叶分级工1-2级专业知识(试用)[M].北京: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中国烟叶公司,2013.

[2]李克明,孙晓莹,王建法,等.烟草种植工、烟叶调制工、烟叶分级工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3]过伟民,程森,张骏,等.烤烟表面微观结构特征与外观品质的关系[J].烟草科技,2015(08):1-6.

[4]信俊峰.烤烟感官评级因子疏松度参比样制作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6(03):39-41.

[5]王德文,崔玉霞,孙海然,等.浅谈叶片结构在烟叶分级中的正确应用[J].内蒙古科技,2014(02):127,134.

[6]赵镭,刘文.感官分析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6861-1997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8]国家技术监督局.GB 2635-92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9]王国和.毛绒型织物风格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350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术语、定义及表面結构参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1]于华堂,冯国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635-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2]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3]申希平,祈海萍,刘小宁,等.FriedmanM检验平均秩的多重比较在SPSS软件的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1071-1072,107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适用性粗糙度烟叶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冷冲模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试验与应用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面齿轮齿面粗糙度研究
钢材锈蚀率与表面三维粗糙度参数的关系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