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探析

2020-08-06袁红霞

中国市场 2020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袁红霞

[摘 要]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基础,社会保险基金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相关问题,就问题着手提出具体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社会保险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1.040

1 研究背景

1.1 社保工作需实现全民覆盖

截至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保全民覆盖,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在岗人员的养老压力持续增加。且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部分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经济困难,参保缴费能力不足。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2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规范性提高

预算管理是社保基金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对社保基金的内部控制,还有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颁布了最新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意见,强化了社保基金管理方法,规范了社保基金管理行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也随之提升。但就现有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来说,其仍然存在着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预算编制质量较低、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以及各部门仍存在信息壁垒等诸多问题。

1.3 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社保基金预算是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一部分,预算管理的加强有利于强化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容。预算管理的增强有利于加强预算透明度,以便社会群众能够全面了解社会基金的具体收支情况,在增加监督作用的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

2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现状

2.1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缺乏流畅性

目前来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存在预算编制职责不明问题,《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中指出,人社部门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主体部门,负责基金预算的主要编制工作,而财务部门仅负责审计责任。而按照我国现有《预算法》要求,预算编制的主体是财务部门,法律法规的相互矛盾,使得人社部门与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职责不明,权责不清,预算编制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社会保险费征缴权限分割于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效率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主要按照统筹地区编制实行,其涉及多个部门及各个工作岗位。具体来说,预算编制在执行时,需要涉及地税部门、社保部门以及财政等多个部门,多部门管理、权责分配不明晰,使得预算编制的执行难度增加。且我国社会保险费主要是由各地的税务部门征收,根据不同的省份规定,其征管模式也存在差異性,如全责征管模式、全责征收模式、单纯征收模式等。不同模式各具优劣,不同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2.2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

从社保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到后期的审核、监督,其社交审计、财政、地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社会保险行政监督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在进行具体的管理时,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但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各个部门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很容易出现数据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从而使得预算编制工作受到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缺乏同时具备共享性、动态性及统一性三位一体的信息数据库,再加上相关指标、信息采集方法的不科学性,处理的不及时性,使得预算管理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质量较低

有效的预算编制需要以巨大的信息量为支撑,其除了需要涉及社会保险等信息以外,还需要采集多项经济社会指标,而相关机构在进行信息采集时,由于采集方法的不科学性、责任意识的淡薄,从而使得基础数据质量较低。同时,在部门统筹地区,由于人员的主观性,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多存在人为降低收入预算、虚增支出预算行为,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质量多处于较低水平,预算编制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4 缺乏完善的社保基金预算执行管理制度

我国部门机构仍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认识,从而陷入轻执行、重编制的误区,由于缺乏对基金预算执行的正确认识,其并未构建起完善的预算执行系统以及科学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同时,社会保险的相关机构预算控制能力较弱,忽略了对部分基金结余小、支出进度快险种的管理,预算调整及执行能力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

2.5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

有效的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评价系统仍处于不完善状态。 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绩效考核方法,但科学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并未建立完成,由此,社会保险基金的具体使用效益无法被有效评估。

3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理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强化财政部门的主导作用,以其为主要责任人,对预算编制、执行及调整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及规划,由税务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来负责具体事项的执行,明确各部门的分工。明确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执行、审核、监督四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厘清人社、财政、税务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例如,由地税部门负责基础资料的整理收集,并负责收入草案的编制及后期的执行工作;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预算支出的草案编制及执行工作;由审计部门进行社保基金的外部监督,以明确的分工来理顺各部门职责,从而增加预算管理。

3.2 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

由政府为主要责任人,根据保险基金管理的信息处理问题,统一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需涉及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各类险种信息,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同时,可将这些社保信息统一汇集到社会保障卡上,方便公民进行信息查询。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搭建社保管理服务平台,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社保管理工作,便于参保人及时了解保险内容。除此以外,应注重对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应做到对业务流程的及时记录和保存,从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3.3 完善审核制度,规范基金预算编制行为

注重基础数据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预算编制行为。优质的数据是基金运行情况有效评估的基础,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機构应正确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选择科学的采集方法,并努力提高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能力,可根据不同的险种特点搭建具体的预算编制系统,在规范预算编制行为的同时,提高编制的水平。

促进预算审核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采集分析业务及财务数据,准确评估社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改变原有的重逻辑审计思维,向逻辑性审计与真实性审核两者并重的观念转变。

3.4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根据现有预算执行的具体问题,构建起常态化的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以月为周期,对收支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的具体分析,以有效准确的数据来科学解读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同时,形成预算执行报告制度,要求预算部门在分析预算执行具体情况时,应就收支的具体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形成具体报告,定期上报给相关领导,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确保预算执行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3.5 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以科学、激励、整体、可测为基本原则,主要考评预算监督、执行与编制三个方面,在具体评测时,应细化每项考核指标,并确定具体的考核评分标准和具体分值。同时,增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将社会公众、专业评估机构以及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纳入评价的主体范围中,主要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碧华.新形势下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60-61.

[2]单晓红.社保基金预算的方法、路径与机制解析[J].中国社会保障,2012(2):29-30.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探讨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