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老师错了”
2020-08-06赵明明
赵明明
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美好的回忆总是让人驻足凝望,可是,生活中那些意外的疏忽与遗憾,也会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记得那是我刚上班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初秋的一天上午,担任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的我在语文课上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情況。有几位学生没能完成,于是我很愤怒地说:“中午再背不下来,就别吃饭了!”
中午放学前,有几个没能完成背诵的学生也都会背了,检查完我便转身走了。其实,说不让学生吃午饭也只是吓唬他们而已,只想着让他们尽快背下来,哪能真不让学生吃饭呢。而且,我的中途离开也给剩下几个没有背会的学生,一个“偷偷”吃饭的机会。
下午第一节课,是我的数学课。讲完几道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当我巡视,当走到小伟身旁时,无意中听到他和同桌在说什么。
我生气地问:“你俩在说什么?为什么不认真做题!”
小伟同桌怯怯地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是我摆弄小伟的包子。他让我把包子放到书桌堂里边,他说看到包子他馋。”
听到这儿,我如梦中惊醒,我怎么忘了叮嘱他吃饭呢?小伟的一句“看到包子我馋”像针扎一样刺痛了我的心。那哪是馋,他是饿了。我恨我自己,是我把小伟给饿着了,再看看他那委屈而又害怕的样子,我惭愧极了。我带着十分复杂的情绪上完了课。
下课后,我让小伟拿着包子到我办公室里面,让他坐在椅子上,并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只见他怯懦地低着头,一小口一小口地啃着包子。我俯下身子侧着头小声问:“中午没吃饭,饿了吧?”他不敢大声说话,只是微微地点一下头,还“嗯”了一声。我递了个杯子给他,说:“喝点儿热水吧,包子已经凉了。”他没有出声,只是摇了摇头,继续吃着包子。“中午老师不在班级,你为什么不偷着吃点儿呢?”内疚心理驱使我带着似乎有责怪又心疼的语气问。“我不会背。”多么听话、诚实的学生啊!可是我的心却是酸酸的。“饿了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我不敢”。这三个字又一次刺痛了我的内心。
我用带着歉意,用手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说:“以后再有什么话就跟老师说,即使不会背,老师也不会不让你吃饭的。今天是老师错了,老师忘了叮嘱你吃饭,对不起,让你挨饿了。”他抬起头羞涩地看着我说:“老师,没事儿,我现在不饿了!”虽然我发自内心地道了歉,小伟也吃饱了,但是这种内疚心理还是久久挥之不去。
那一天晚上,我怎么也不能入睡,我每天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我和学生的关系太疏远了,甚至让学生每天都在惧怕中学习,这是我教育方法的缺失。其实不仅仅是小伟不敢和我说,班级很多学生都知道小伟没有吃饭,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告诉我。什么是教育?到底应该怎样教育?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呢?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恐惧吗?
后来,我是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里找到了答案。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雷夫老师从不用强硬手段或者命令式的语气来管理班级,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学生的榜样。那一刻我醍醐灌顶,这种理念、这种思想正是我极其需要的,这正是我的不足,是我应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我明白了这绝不是一件单纯的偶然事情,也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我的教师语言艺术问题。教师的语言不能被情绪所控制,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理性的、可操作性的,而不是感性的、随意的。一句“如果不会背的话,中午就别吃饭了”,本意是督促学生背课文,却被学生深深地记在心中,并确确实实地遵守起来。在学生心里,老师的话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就像“圣旨”一样,尤其是小学生,一定会言听计从。所以,从那以后,我在学生面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量不再出现任何遗憾。
自从有了那一次疏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会很好的处理,呵护我和学生的关系,时时刻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语言负责,切记自己的教师身份,不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谨言慎行,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