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单元要素用好“五结合”

2020-08-06马兴术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整合解决问题

马兴术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童话单元,和低年级的童话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想象”的基础上,安排了“体会”的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巨人花园》和一篇略读课文《海的女儿》。教学这三篇童话时,要在丰富儿童想象的同时,丰富学生体会、感悟,引领他们在语言文字中向善向美。

一、聚焦要素,教学有准

1.“想象”的编排梯度。

“想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提及13次,作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小学阶段出现12次。可见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是小学阶段要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年级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在语句中展开想象。二年级了解故事内容,在画面中感受想象。三年级通过理解课文,感受童话丰富有趣的想象。四年级感受童话奇妙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真善美。从想象要素的编排上看,每个年级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都有不同的要求。从语句到篇章,从语言到画面,从局部到整体,从感知到表达,想象要素的落实,学习要求在逐渐提高。

《宝葫芦的秘密》中的宝葫芦能实现梦想,《巨人花园》中的小男孩能让花园瞬间产生变化。童话赋予人和物的神奇功能,给学生带来许多新奇和幻想。无论是精读课文的教学,还是习作的指导,都要继续落实想象要素。本单元在丰富儿童的想象的同时,更加关注情感的体验和言语的表达。

2.“体会”的对象找准。

本单元的显性要素是体会,盘点本册教材中对体会要素的安排。

四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4次把“体会”作为单元要素关键词。体会作为要素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都有出现,而这两个单元都是习作。三年级上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可见体会可以通过学习观察而获得。四年级上册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关注的点是表达方法。从获得方法到表达方式,这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将“体会”要素落到实处。

再看本册书中体会要素的安排。第一单元体会语言优美和想象画面的优美;第三单元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第四单元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情感表达、文章结构、过渡方式的异同。第八单元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形象。体会要素的安排也是从语言、画面到情感,再到表达方式,呈递进式螺旋上升。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设置的小练笔和单元习作,都是指向表达。体会作为学习方法,对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想象和体会要素的落实,可以从关注言语、想象画面、体验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运用抓住关键词、解决问题、整合、提取信息等策略来实现。明确要素的安排,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教学有力

1.研读要素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宏观地对教学进行指导,而单元要素才是确立目标的核心依据。抓住单元要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才是发展儿童言语智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结合要素,具体细化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点。

2.瞄准习作明目标。

从单元设置上看。本册书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的方法。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本单元习作是对前两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把習得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从内容编排上看。《宝葫芦的秘密》的课后练笔是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巨人花园》的练笔是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这两个小练笔是基于一定情景下的想象,有固定的人物形象和结局展开的写作训练。习作《故事新编》,不仅可以运用精读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还可以用上前面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还要在故事创编中设置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想象离奇的境遇,给出合理的故事结局,才能让创编的故事更精彩。从教材编排角度看,前面的练笔是为后面的故事新编做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所以,通过精读课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写作,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更有力。

三、找准策略,教学有效

1.结合习题教学。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呈梯度地散落在课后习题中,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忽视课后习题。落实想象和体会要素,教学中要抓住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活动。

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如何完成丰富想象,创编故事这一学习要求。课文15至17自然段,并没有具体说张三、李四等人获得宝葫芦的经过,这给学生创编故事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可以设计读故事、讲故事、续编故事三个教学活动。读故事,想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以“我”的身份讲故事,选取文中一个主人公的经历,讲讲“我”要有一个宝葫芦怎么办?该做些什么?在创编故事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王葆想要实现的愿望全部实现了,会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可以围绕“麻烦”加上合理想象,进行创编故事。落实想象要素着眼于学生的表达,也为学习习作打基础。

2.结合策略引导。

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在本册书第一单元中就安排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内容。学生获得某一教学策略,不是通过一篇或几篇文章的学习实现的,要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所以,本单元还要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文章中外显的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语的方法,来落实体会要素。在文中找到关键词语进行重组,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感悟。以《巨人花园》为例:教学时可以出示三组词语:柔嫩的青草、丰硕的果子、白色大衣覆盖、北风呼啸、一缕阳光;叱责、不允许、禁止、砌墙、拆除;欢叫、踪迹、搂住、脸颊。通过这三组词语的学习,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分别描写的是花园、巨人和孩子。在体会巨人的形象时,可以抓住 “叱责”“砌墙”“禁止入内,违者重罚”体会他的蛮横和自以为是;抓住“心软”“自私”“后悔”“拆除”这几个关键词语体会巨人内心的善良和柔软。抓住关键词是学习体会的有效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本册书的第四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之间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的不同,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巨人花园》这篇文章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展开故事、揭示道理的。教学时可以运用问题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继续体会对比写作手法的妙处。在感受花园变化时,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活动一:感受花园的变化。花园一共变化了几次?找出描写花园景色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活动二:感受“欢乐”。巨人外出旅行,孩子们都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这时的花园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柔嫩、丰硕、悦耳、欢叫”这些词语,说一说如果你就是花园里的孩子,会看到什么。活动三:感受“寒冷”。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文中第7自然段语句使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动作描写细致,句子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演一演花园里的事物,感受“拟人”的用法,童话故事的奇妙和夸张,体会巨人的孤独。)活动四 :感受花园的变化。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对问题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表达方法上,体会对比、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给读者带来的画面感和充满想象。同时通过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等策略,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体会。

3.结合提示阅读。

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里的略读课文都有提示语,明确提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内容和要求,为老师和学生指明了教和学的方向。《海的女儿》的提示语,就明确了应该把问题聚焦在“打动你的地方”上。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分享原文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出打动自己的地方,来体会童话的神奇。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和高贵的品质。第三,跟同学分享交流,说出打动自己的理由。第四,可以请看过这篇童话的同学,继续分享原作中其他部分内容,把打动自己的地方讲给同学听。让学生对前文产生好奇,鼓励阅读完整童话。這样从策略入手,抓住关键问题,实现略读文章运用方法学的目的。

4.结合习作指导。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创编故事的基本方法。在习作指导中重点突出两点,一抓情节,二显新意。创编故事想象要合理,条理要清晰,情节要生动,内容要感人。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还要引导学生继续大胆想象。

5.结合园地学习。

学习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要素的梳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三篇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奇。在交流中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也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再说说王葆、巨人和小人鱼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再次体会王葆的调皮、爱幻想的形象;体会被唤醒的巨人变得和善、无私;小人鱼向往美好爱情,被她的善良、勇敢而感动。在对课文的回顾和交流中体会童话的奇妙,感受人物的形象。

交流平台的教学还要注意不能领着学生去分析理解,要给学生时间,在交流分享中,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

词语段运用,首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同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不同情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的表达效果。其次学习体会具体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方法,仿照例句用拟人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季节。分享交流,体会学生语言表达的开放性。学习园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巩固积累,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表达。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童话文体特点,准确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要素,并用五个“结合”有效落实,陪伴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整合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