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2020-08-06余姗珊鲍文
余姗珊 鲍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付出,解决当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社会融入面临的就业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随迁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农民工的高质量社会融入,构建起一个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入;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022-02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服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民工群体迫切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城市同龄人一样的教育、自己的父母能够享受城市养老服务、家庭成员能够享受城市社区服务等。多数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因无力承担举家进城的重担,其家庭成员往往两地分居,即使收入不错也难以融入城市,最后又不得不回到农村。而多数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也仅是依靠城市不断吞噬农村的扩张实现的,即成为拆迁户。
1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实意义
帮助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将其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公平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立足,实现长期稳定的生活和就业。帮助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转变他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并且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1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工是现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力量。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同时提高了部分农村家庭收入,有利于农村发展,改变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农村带回了资金和技术,兴办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家庭农场,有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1],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有利于维护农民工权益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稳步推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条件的政策措施。但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农民工利益保护问题依旧是社会经济的一项棘手任务[2]。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拖欠、基本医疗保障不到位以及子女得不到平等教育等。如果不尽快公平公正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1.3 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用地被征为城市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向城市转移,但进入城市不等于融入城市,而事实上这些农民工一直以“边缘人”的身份存在。如何实现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等层面的全方位、高质量社会融入,破解农民工“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是关心农民利益、帮助弱势群体的需要[3],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
2 农民工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 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2017年末农民工群体初中文化占比高达58.6%,高中文化水平占比从2009年的13.1%上升到2017年的17%,大专文化水平占比从5.3%上升到了10.1%(见图1)。由此看出,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占比低,且文化水平提升缓慢。另外,大部分农民工未接受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只能在建筑、餐饮服务、物流搬运等行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同时,农民工还面临工资拖欠、居住环境差、同工不同酬等问题[4]。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新技术与新工艺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农民工所面临的失业风险也随之升高,若没有完备的失业保险,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将变得异常困难,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城市融入。因此,要想尽快实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2.2 农民工游离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边缘 尽管《劳动法》已经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金”,但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以农民工流动性大、为农民工购买保险会加重企业经济负担等理由,拒绝为在职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2014年农民工参加的所有社保类型均不超过30%,其中生育险参保比例最低,只有7.1%(表1)。因此,应尽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公平公正享受城镇医疗、养老等保障,真正实现城市融入。
2.3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依旧是诸多农民工家庭面临的主要困难[5]。首先是入学条件的不平等:农民工随迁子女要进入所在城市的公办学校必须出示转学证、暂住证、无人看管证等名目众多的证件。其次是可供就读学校的差别:在上交了各种入学证件后,农民工仍可能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而多数农民工家庭往往無力承担,于是政府开设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这些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办学理念大都相对落后。最后是制度障碍:农民工子女虽然跟随父母在城市里接受教育,但必须回到自己户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这样的制度安排不够人性化、缺乏合理性,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考试发挥。
3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路径
3.1 妥善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要想实现农民工的高质量社会融入,首先必须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加快构建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消除对农民工的用工歧视。其次,对于工作环境恶劣、强制延长工作时间甚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予以停业整改和处罚,不断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确保规范合理、公平公正的劳资关系。最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教育应当同步进行,在培养农民工成为技术性工人的同时,也要将他们融入国家素质教育体系内,开办专门的社会型文化教育学校,对农民工的文化素养、职业前景和人生规划进行更高层次的引领和指导,帮助农民工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在多元化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3.2 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 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前提。首先,国家应发布相关政策,取消这种将公民“分类”的制度。其次,必须加快统筹我国的医保层次,建立起高效的省级结算中心,构建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异地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之间的统一监管和制约机制,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协作,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快解決农民工异地就医报销难题[6]。同时,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可考虑适当减税或者给予财政支持,对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履行了为农民工购买社保行为的企业予以奖励。最后,对于收入甚微的弱势群体,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和经济支援,让整个农民工群体及其随迁家属都进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内,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权益。
3.3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首先,政府应积极履行职责,强化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性保障,通过国家法律与地方性法规的双重保障,确保农民工子女可以平等进入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此外,学校也应该秉持融合教育的办学理念,消除孩子们心中的隔阂,增强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学校应该创造轻松、和谐、包容、平等的校园氛围,缓解农民工子女由于不熟悉新环境而造成的神经紧绷和疲劳情况。作为校园教育的引领者,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造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落差,影响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鲍文,张恒.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障碍及其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5(5):204-207.
[2]鲍文.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66-68,76.
[3]鲍文.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推广体系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78-182.
[4]卢海阳,李祖娴.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福建省1476个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8(1):111-126.
[5]李超,万海远,田志磊.为教育而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8,39(1):134-148.
[6]秦立建,陈波.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14(10):91-99.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