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意识促成长

2020-08-06汪座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规则习惯

汪座梅

3至6岁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当前,多数幼儿的父母青睐早期的智力投资,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幼儿会出现缺乏自制力、行为散漫、不愿合作,和同伴交往易发生争执和攻击行为等表现。

在一线幼儿教育工作中,笔者非常注重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主张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参与和探索的机会。然而,教育实践也表明,要想让幼儿真正展开自主活动,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作为保障。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的首要责任。

在小班入园初期,班级来了一位叫做辰辰的幼儿。他平日里很少说话,偶尔说一句也是语速很快,咬字不清楚。在区域活动中,他总是独自一个人活动,还常常将区域中的材料扔得到处都是。辰辰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几乎不参与集体活动,即使参加也不会坚持很久,频繁更换区域活动内容。在日常学习中,也是坐不住板凳,随处乱窜。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知不知道这样做不对时,他也一言不发,用手指做小手枪状指着老师,或是趴在地上,钻到桌子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辰辰的语言能力发展较慢,快3岁半了还不能与人简单沟通,词汇掌握也不是很多,所以他更愿意独自玩,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在一次与辰辰妈妈的交流过程中,我找到了原因。原来,在辰辰很小的时候动作能力发展较弱,甚至不会爬行。家里的长辈为此特意训练他的爬行能力,每天通过各种玩具吸引他,天天坚持爬行,辰辰似乎也从中找到了乐趣。一段时间之后,辰辰的爬行能力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却因此更不愿意直立行走,总是在地上爬来爬去。后来,辰辰多数时间由保姆照顾,缺少相应的引导与教育,动作和语言能力发展提升较慢,好的规则意识与习惯始终无法形成。他的爸爸、妈妈也很苦恼,希望老师能多多关注他,帮助他改掉这些问题,形成良好的习惯,尽快融入集体生话。

从辰辰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孩子早期能力发展过度担心,导致在后天教育中采用了不适宜的方法,形成了上述不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规则意识较弱,进而影响他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为了尽快帮助辰辰融入集体生活,在平日活动中采取了多种策略方法来帮助他。

以鼓励的方式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请幼儿跟随音乐拍打节奏,辰辰积极举手参与。看到这一幕,我内心非常高兴,邀请他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并在活动结束时肯定了他的表现,也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辰辰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以后的活动,辰辰总是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辰辰逐渐地开始与其他幼儿一共活动,融入集体当中了。

创设与教师、同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我常常请辰辰协助教师为小朋友分发学具、玩具、餐具或是水果,面对教师的鼓励与小伙伴的感谢,他会露出开心的微笑。

通过“特别关注”提高他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会将辰辰安排在离我较近的位置。如果在活动中发现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我会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一下,让他迅速调整状态。这样既起到提醒的作用,又可以不引起其他学生的过分注意。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同时,也对他良好习惯的养成启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多与家长沟通,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桥梁。为了将“家园共育”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我运用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一个留言、一个微视频或是一个电话,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分享教育方法,在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时相互反馈,共同探讨下一步的教育措施。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和辰辰的父母欣喜地看到他的进步,辰辰开始喜欢与其他学生做游戏。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区域活动,他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乱扔东西的现象已很少出现,语言能力发展也很迅速,更重要的是他終于改掉了爬来爬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还应包括规则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鼓励、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一定会为幼儿未来成长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徐    蕊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规则习惯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