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解读

2020-08-06杨修宝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继光文言文习作

杨修宝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后两句抒情言志。

《文言文二则》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比较长,共45个自然段,可以大致分成“夜航——遇险——救人——牺牲”四个部分,这也符合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情节结构。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写法,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黄继光》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去执行爆破任务。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夺取战斗的胜利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交流平台”总结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的阅读方法,用本单元课文的具体示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把握人物品质打下基础。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推荐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作批注,运用“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三年级下册已经进行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教材第一部分先提出写“自画像”这一习作的目的,是为了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为了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教材提示了可以介绍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以及其他方面,还提示了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涵盖了写人的几个主要方面。学生知道可以写什么,可以从多个方面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为自己“画像”。本次习作以“写得像”作为评价标准,如外貌像吗?性格像吗?最大的爱好和特长写清楚了吗?并引导学生听取家人意见,根据评价标准进一步修改习作。

二、教学建议

1.体会品质切勿贴标签。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作简单的批注,小组交流、汇报,形成阅读感受,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本身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切忌简单地给人物品质“贴标签”。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就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找出“诺曼底号”遇难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紧扣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品质。最后,可以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谈谈对生命的体会,感悟小说表达的主旨。

2.教学时关注读写结合。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针对单元语文要素与习作要求联系紧密的单元,我们建议教学时可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人物的品质,更要学习这种描写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因此,要利用好教科书这个载体,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古诗文学习重视读诵。

教学古诗、文言文,重在读通、读懂、熟读成诵,将朗读贯穿古诗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古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学习经验,不拔高要求,鼓励学生围绕课后题自主、合作学习,形成学习能力。

本单元的三首古诗都表现了诗人的志向和精神品格,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感受诗中的精神品格。教学时,可先从解题入手,知晓相关信息;接着让学生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感受诗人的精神品格,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然后,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积累古诗;最后,梳理理解诗意的方法。

本单元的两则文言文写的都是古人勤学的故事,有共通之处。学生已经学习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学习经验;接着让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内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囊萤夜讀》。

4.适当地拓展补充资料。

本单元内容比较复杂,相关人名、地名、事件等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比如车胤、抗美援朝……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补充背景资料,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学习本单元的每一课时还可以做一些拓展阅读:学习古诗可拓展《竹石》《石灰吟》等同类题材的古诗;学习两则文言文可拓展《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同题材的小古文;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后,除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挑山工》外,可拓展《桥》《伦敦地铁大火灾(节选)》等文章。学习《黄继光》后,除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外,可拓展阅读《罗盛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文章。进而把“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黄继光文言文习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致敬英雄黄继光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