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
2020-08-06韩炳辉
【摘 要】论文针对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内的循环经济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相关战略目标和规划对交通事业发展的侧重点和关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公路交通运输优化对策和具体的实施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ircular economy mechanism in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优化策略
【Keywords】circular economy mod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12-02
1 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推行循环经济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循环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基于生态经济的新型产物,其作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一种,改进了传统的固化机械论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约束作用,转而用一种更为灵活的发展理念对于交通基础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重点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对于公路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发展具有较大投入。完备的交通运输工程网络对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交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同时,从自然和环保的需求角度考虑,应将公路规划设计和运营修建等内容联同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其内部构建的循环经济作用促进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全国范围内的交通基础建设水平。
按照本地化的发展路径优化原则,在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造阶段,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满足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人为施工对于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应加强对原有的地形、地貌及水文環境的保护,进而维系原有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在公路方案的设计阶段,要注重区域景观的规划和营造。将绿化工作和绿地覆盖率的提升与落实指标列入公路建设和最终的验收项目当中。对于公路建设和运营的质量,可借鉴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渠道,从其消耗量的角度进行评估,体现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效果。将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和运输体系融合应用、同步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同时,为相关行业的优化和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形式改善和集约化发展方式能够有效维系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建设过程之间的协调性。在保证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与规范,所谓的“3R”即减量化(Reduce)原则、再使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其中,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目的。这种理念能够有效改进当前的能源利用结构并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显著改善环境污染的情况。再使用(Reuse)原则则要求生产的产品和包装物能够重复利用或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应摒弃一次性使用、只追求利润的思维,尽量保证产品的使用耐久性。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物料也能返回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
3 循环经济模式下推动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科学规划公路网结构,重视交通网络的规模效益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历了数十年的漫长发展和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现阶段已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效。交通网络的设计规划与实施建造不仅能为国民提供出行上的便利,也能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效果不仅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单一层面,其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角度的增量和促进作用也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所获得的实际效益不仅体现在较为直观的客运和货运量这些单一指标上,在相关的规划内容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性等内容中也有所体现。循环经济背景下要结合实际的交通路网建设和使用需要,通过对比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在保证交通网络环境友好性的同时,保证相应方案的规划与建设能够取得预期的规模效益。
此外,在公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生一定的损耗。对于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消耗,这些都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公路建设的核心技术要点及推进流程,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以综合整治为目标,在公路建设的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协助配合。通过提高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并以各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现有的能源组成,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
3.2 制定并推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在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设施和道路进行规划设计的阶段,应重点关注交通技术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打造最为理想的交通设施建设效果。例如,可通过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并配合增设绿化和完善道路网络功能等途径提升交通发展的实际效果。必要时可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环境破坏的环节加以约束和管理,使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
循环经济中的经济发展态势能够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合理分配,提升交通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调性。通过事先规划、紧密部署、协调实施等方式优化公路交通系统的功能和布局。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将公路交通运输作为阶段性重点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逐步提升城市体系规划的合理性。此外,结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侧重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外部联合信息化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共同构建辅助型的数字化交通运管模式,使公路交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3.3 构建并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來,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广细则和执行办法。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会受到区域经济的显著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实力会直接反映在交通运输网络的功能性和系统化程度方面。除了按照交通运输的实际需要进行方案的规划、部署和实施外,更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细化运输方式等途径从整体上降低公路运输网络的运营负担。在保证基础运营效率能够达标的基础上,保证自然资源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完好。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将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功能性约束和限制之下,对运输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反复斟酌,并结合公路的实际运输能力筛选具有最优效率和质量的实施方案。同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需求方面。使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有污染风险的能源类型,还可以在空间运输利用率的角度做文章。例如,采取集装箱的公路运输方式,提升单位面积公路的最大承载能力。
3.4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在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中,普遍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材料的回收等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从技术角度进行持续创新,提升产品和材料的综合性能表现才能真正地构建起循环经济的闭环体系。在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当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和材料种类仍保留有很大的想象和进步空间。通过使用更加绿色、环保、无污染或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轻量化和环保化的设计与研发理念也应该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有所体现。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此类先进技术的支持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角度入手,提升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新材料、新工艺提供可以验证其应用效果的试验平台,以先进环保技术助力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征.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人民交通,2018(10):151-152.
【2】杨明,苏标.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连续型交通网络设计模型与灵敏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4):94-100.
【3】任继梅.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234.
【作者简介】韩炳辉(1971-),女,安徽霍邱人,中级经济师,从事公路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