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如何手法复位
2020-08-06王平
王平
肩关节脱位是生活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非常高。究其原因,在于人体肩关节本身的特殊性,比如肩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肱骨头大等。在人体所有关节中,肩关节属于运动范围较广,且结构不稳的关节类型,在关节处存在外伤,或者受外力影响时,人的肩关节就容易产生脱位情况。肩关节脱位后会让人疼痛难忍,甚至让肩关节的基本活动受到限制。那么,发生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为什么容易出现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是指我们身体与上肢连接的地方,包括腋窝、手臂上部位、肩胛骨、胸前区等。主要由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组成,是人体上肢中非常灵活的关节。根据人体肱骨头位置,可将肩关节脱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肩关节前脱位,而造成前脱位的原因主要为外力所致。比如人向前摔倒的时候,若手掌、手肘部先着地,那么外力会随着肱骨头向上冲击,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在外力作用下,肱骨头被推到肩胛骨喙突的下方,则会引起喙突下脱位。在此期间,因外力较大,肱骨头被外力冲击至锁骨下方时,可被称为锁骨下脱位。肩关节后脱位在生活中较为少见,在肩关节受力由前向后时才会发生肩关节后脱位。另外,肩关节脱位后,如果初期治疗不规范、不及时,那么可能会演变成习惯性脱位。肩关节脱位后,伤肩处会变得肿胀,随之而来的是疼痛感。与此同时,患者因肩膀、手臂不能自由舒展,所以提、拿物品等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肩关节脱位后如何手法复位?
肩关节脱位后,患者忍受疼痛的同时,其行动会遭到限制,所以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复位治疗,让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而肩关节脱位后复位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外力将肱骨头推到肩关节内的原有位置中。手法复位是应对肩关节脱位的常见手段,肩关节出现脱位现象后,需尽快复位,避免患者产生肌肉痉挛、神经血管病等并发症。同时注意手法复位期间,应科学控制复位力度,手法尽量轻柔。必要时可使用适量麻醉、止痛药物,减少患者复位时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临床上,足蹬法、牵引推拿法、科氏法、内收牵引法等,属于常用复位手法。
第一,足蹬法。患者需要仰卧在病床上,医生位于患者一侧,双手将患肢手腕处握住。同时将脚轻踩到患者腋窝处,向外持续牵引患肢,使患者肩关节肌肉可以得到放松。之后,医生会采用外旋位,让肱骨头可顺利复位至患者关节盂内。一般情况下,复位过程中,医生会听到响声,提示医生复位成功。
第二,科氏法。患者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是使用科氏法的前提条件,可提高复位成功率。但需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患者肱骨颈因为扭转力过大而骨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医生手握患肢腕部,将患者手肘弯曲至90度,使患者肱二头肌逐渐放松。然后使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肘部,持续牵引,并轻轻向外舒展,使上臂向外旋转。在手肘贴近胸壁中间位置后,再将上臂内旋复位。科氏法在复位时,不会给患者造成损伤,且操作非常简单。研究表明该种复位方式,成功率约为80%~90%,甚至多数患者可在非麻醉状态进行复位。
第三,牵引推拿法。肩关节脱位后的手法复位中,牵引推拿法需要在多位医护人员配合下应用。在此期间,患者可采取仰卧位,第一位护理人员可使用床单、宽一点的布条,将患者胸廓套住,向健康的肩膀方向牵引。第二位护理人员需将套住患者患肢腋下,将其向外上方牵引。然后由医生牵住患者手腕向下牵引,再由外向内牵引。实际复位操作时,不同方向的牵引工作需同时进行,直至患者肱骨头复位。
第四,内收牵引法。在上述手法复位未能成功时,可尝试使用内收牵引法进行复位。此种复位方式,患者多为仰卧位,在护理人员使用布条穿过患者腋下,将其向上牵引时。医生应将患肢向下牵引。再配合内收、内旋等方式,将患者患肢朝另一手臂的方向绕圈180度。直到患者被牵引到患者头顶,这时护理人员需及时松开布条,协助医生向上牵引患者患肢。而医生在将患肢交由护理人员后,需抱住患者肩关节,并使用双拇指双手拇指,轻轻将肱骨头推到肩关节内。同时用手指握住患者肩部,配合护理人员牵引旋转,直到复位成功,即出现复位响声。当然,肱骨头复位后,并不意味着患者的治疗就结束了,患者还需通过必要的肩部肌肉训练,增强肩关节内肱骨头的稳定性,以免在后期出现习惯性的肩关节脱位情况。
3.手法复位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骨科患者的三大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多数患者在首次脱位后,会出现再次脱位的情况。所以患者在坚持早期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医生,使用三角巾、绷带等材料,将患肢固定在胸前3~4周左右。对于一些中老年患者,患者固定后,还应不定时做手指屈伸運动,以促进韧带的愈合。
另外,虽然患者肩关节已经复位成功,但肱骨头的稳定性,并没有立即恢复。患者在复位、固定后,还应注意限制肩膀向外舒展、提重物等会影响肩关节恢复的活动。因为肩关节早期复位后,若经常抬高、外展肩关节,则会出现二次脱位现象,甚至发展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因此,复位及固定后限制肩关节所进行的功能运动,有助于肩关节的修复。而对于离患者上肢较远的关节,需要在固定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这样可以通过训练,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4.肩关节手法复位后的功能锻炼方法有哪些?
第一,肩关节手法复位的固定阶段,患者可在胸前固定位,自主活动手腕、轴关节、手指,每个屈伸动作应重复5~6次。必要时,患者可向外轻轻推动患肢,其活动范围以肩膀不感到疼痛、酸痛为主。
第二,悬吊带去除后,可结合肩关节恢复情况,外展、前屈、内旋肩关节,具体活动幅度可适当扩大。
第三,复位第三周后,患者应尝试弯腰、甩肩、垂臂等活动。垂臂时,患者可弯腰90度,以肩膀为原点,让手臂进行圆锥运动,从而活动肩关节,使其尽快恢复。
第四,患者在功能训练中,可面对墙面站立,使用患手手指交替向上爬墙,直到肩关节可以正常上举。再者,患者可将患肢高举,用手摸头顶、耳朵、对侧肩胛骨等,直至肩关节基础功能恢复正常。
手法复位是肩关节脱位的常见治疗手段,可保障患者患肢复位的及时性、有效性。并且临床实践证明,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损伤发生率低、痛苦小等优势。但是患者在手法复位后,还应听从医生嘱咐,做好复位后的功能锻炼工作,同时在生活中,注意肩关节再次脱位的预防。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