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视到并肩,模块化架构成为车企竞争“第二战场”
2020-08-06
近年来,在高科技和互联网大潮的加持下,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越来越多的超级工程让中国品牌站上世界科技創新的高点,“中国智造”更是成为了我们走向世界舞台的新名片。
站在当下,回顾汽车制造历史,虽然走过了百年岁月里程,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升级屈指可数。1913年,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让汽车制造从手工作坊迈入了大批量工厂生产的阶段,解决了产量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大众集团率先推出平台化概念,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研发速度,而且极大的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令其一跃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如今,在新四化大潮的背景下,众多合资车企纷纷推出自家模块化架构平台,更快的研发速度,更高的生产标准以及更强的技术实力,令它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如鱼得水。
翻开销量数据不难看出,当车企站在年销百万这个高度上以后,模块化架构将成为车企冲击更高销量目标的重要依托,以及跻身世界领先汽车企业的重要标志,就像TNGA之于丰田,MQB之于大众。
换句话说,当下一家车企是否拥有,或者说研发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级模块化架构体系,是决定其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基石。对于本就起步晚的自主品牌而言,模块化架构对于它们的意义更是重大。
它们深知:“中国车市已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在当下模块化架构盛行的时代,突破点不在数量,而在精品化。结局不是生,就是死。”
从另一方面,我们看见一些具备危机意识的自主品牌这些年已经开始尝试,以吉利、奇瑞、北京、长安、东风启辰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不仅要产品占领高地,更要在核心技术上在国际上有发言权,要具备真正有实力与合资品牌技术硬碰硬的资本。
如今,随着这些车企陆续推出自家架构下的全新车型,中国汽车企业向模块化架构发展已初显成效。它们的出现,不仅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加快自主品牌从高性价比经济型产品向高端高品质产品蜕变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