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潘壶”的工艺特征与艺术气质赏析
2020-08-06储俊伟
储俊伟
图1 矮潘壶
对于有悠久饮茶历史的中国来说,从不缺少精美的茶壶及各种烹茶器具,受茶道文化及其他各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影响,人们对这些茶壶、器具的关注远远超过了香茶本身,对这些器具的赏析也构成了茶道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各种烹茶器具之中,紫砂壶可以说是享誉中外,艺术水准极高。自明朝正德年间流行开来后,紫砂壶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增加了知名度,尤其彰显了中国陶器制作的极高水平与人们对饮茶品质的追求。如今的紫砂壶在坚守传统底蕴的同时与时代相结合,不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紫砂壶经典款式非常丰富,图1这件“矮潘壶”就来源于经典款式中的“潘壶”,以素雅灵巧,清新怡人为主要艺术特点。“潘壶”在造型上融合了掇球壶与仿古壶的特点,体现了紫砂壶内部之间的相互贯通,“矮潘壶”则是在“潘壶”造型之上强调壶腹的饱满,使身形较矮,因此得名。这一壶型自诞生起就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壶名中的“潘”字来源于潘仕成家族,潘氏家族极爱饮茶与紫砂壶,在订做的紫砂壶上常以“潘”字落款,这类茶壶大多身形小巧易于把玩,享誉中外,人们故称之为潘壶,流传至今已是紫砂壶中经典款式。
“矮潘壶”在造型上直接继承传统,首先是精致小巧。“矮潘壶”设计初衷即是可供文人雅士一边品茶、把玩,一边书写诗文或绘画,在壶型上首先就要求一个“小”字。此壶秀气可爱又饱满大方,将小而精致的特点表现的极佳,圆润的身形可轻松置于掌中,使人感受紫砂壶艺术线面结构的灵巧细腻,感受此壶工艺之精湛。
“矮潘壶”要求浑圆饱满。此壶壶身以壶腹部分最为突出,稳定住壶的身形与整体气韵,底部形成圆形平底,凸显壶的端庄气质。壶盖与壶颈部紧密相连,形似帽子,中央的圆形壶钮如同珍珠一般宛若自然天成,不见手工艺人惊心打磨的痕迹。壶嘴为一弯嘴,角度的选择与线条的承接均与壶身完美配合。耳状的圆环把手镶嵌在壶嘴对侧,其饱满富于张力的美与壶身各部分达成一致,使人们在手握把手时更能体会“矮潘壶”的圆润之美。
“矮潘壶”对工艺细致程度有严格要求,这是体现其艺术气质与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此壶通体棕红,色泽饱满鲜亮,细腻的表面下是紫砂泥的自然纹理,水润的光泽笼罩在壶中各处,使壶充满明亮鲜艳的美感,烘托出壶高贵沉稳的艺术气质,人们从壶中能直截了当地体会到紫砂壶艺术的纯粹与古朴。全壶无装饰,这就对壶的细致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要保持一种精心但不做作的精致美感,才能将壶打造成光明磊落的君子,无论是饮茶活动中还是在书桌伴读,此壶都能明确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也是对壶使用性能的一种丰富,能够使壶较好地融入高雅艺术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其自身及紫砂壶艺术的传播。
“矮潘壶”的制作采用最为传统的制作工艺,不以华丽炫技为主,重在内涵气韵等的表达,这与此壶的设计初衷是相一致的。“矮潘壶”诞生之初广泛应用于亲友相赠与书桌伴读,均强调一种内心的真诚,它的艺术价值是在时间长河的沉淀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在面对此壶时总会使人联想起亲友之间的美好往昔,抑或是灵光一现,促成创作。“矮潘壶”造型结构简约清爽,融紫砂圆器、光器之特点为一体,以人文精神为其创作根基,展现了中国紫砂壶艺术更为深邃的美。在紫砂壶款式大大丰富的今天,“矮潘壶”以一派素雅带我们走入紫砂壶艺术的内部世界,感受到中国人的制壶智慧以及对紫砂壶艺术的热爱。
“矮潘壶”可以看作是一件杰出的仿古之作,是展现紫砂壶“打身筒”技法与圆器线面构造特征的极好范本。壶身的“矮圆”特征是设计的一个难点,过高或过扁都会影响壶造型特征与气韵的表达,这需要手工艺人牢牢掌控壶面弧度,在简约造型之中的每一处都包含巧思与不朽的匠人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朴素的自然美,“矮潘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气质正是指向这一古典审美价值观念。“矮潘壶”揭示其简约造型之中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强调紫砂壶艺术的内外兼修的艺术品质,在全面感受此壶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是一次对中国紫砂壶艺术气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