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掺机制砂与特细砂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2020-08-06

四川水泥 2020年8期
关键词:细砂模数细度

(镇江新区建设工程质量中心试验室,江苏 镇江 212134)

随着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砂作为其组成的必要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合格的天然砂资源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产生的尾矿(机制砂)数量也不断增加。若将机制砂部分替代天然砂,并掺入一定量的特细砂,用于混凝土的配制中,既能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了尾矿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能缓解天然砂资源的匮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原材料

1.1 胶凝材料

江苏鹤林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 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为27.8,28 天抗压强度为52.3MPa。镇江国电谏壁电厂产的Ⅱ级粉煤灰,细度11.2%,需水量99%。

1.2 外加剂

江苏苏博特生产的PCA-10 型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减水率为20.2%。

1.3 骨料

安徽生产的5mm~31.5mm 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0.3%,泥块含量0%,压碎值为9%。天然河砂,Ⅱ区,细度模数2.6,含泥量1.0%,泥块含量0.1%;安徽生产的机制砂,细度模数3.5,亚甲蓝值1.4;特细砂,细度模数1.5,含泥量2.9%,泥块含量0.9%。三种砂筛分析数据见表1。

表1 天然河砂、机制砂、特细砂和机制特细混合砂的筛分析

2 混凝土配合比及试验分析

由表1可看到该机制砂的特点,粗颗粒(粒径0.63mm~5mm)多,细颗粒(粒径0.08mm~0.63mm)少,掺其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容易泌水,工作性能不佳,但对强度增长有利。特细砂中,粗颗粒含量少,细小颗粒占很大一部分,其对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有较好的帮助,但如果掺量过高,混凝土的需水量将变大,强度减小,工作性能亦会变差,所以将两者混合使用,发挥各自优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知道配置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因此需要把机制砂和特细砂按一定比例组成后,将其级配调整在Ⅱ区砂要求的范围内。通过不同比例的搭配试验发现,当机制砂和特细砂的比例为3:2 时,其(机制特细混合砂)级配满足Ⅱ区砂要求,筛分析结果见表1。混凝土试配时,配合比中单位体积用水量、水胶比和外加剂掺量均保持不变,只根据不同混合砂级配略微调整砂率。不同混合砂的组分比例及细度模数见表2,混凝土配合比和试验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抗压强度见图1。

表2 不同比例混合砂的细度模数

表3 不同比例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

表4 不同比例混合砂混凝土性能和强度

由表4可知,随着机制特细混合砂总掺量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越来越小,坍落度1 小时损失量越来越大,当总掺量达到50%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因为相对于天然砂,一方面机制砂本身不呈圆状,砂浆滚动润滑作用不好,且有裂隙和孔洞,会过快的吸走水泥浆体,;另一方面特细砂的比表面积大,在水胶比相同,浆体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机制特细混合砂总掺量增大,包裹在细骨料上的浆体不富余,拌合物工作性能不佳,特别表现在流动性上。

图1 不同比例混合砂混凝土7d 和28d 抗压强度

图1中可以看到,随着机制特细混合砂总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7d 和28 的抗压强度先增后降,当总掺量为40%时,得到的混凝土强度最高。这是因为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尖锐,棱角多,粘结力大,机械咬合作用强,其所含的石粉也增加了混凝土密实度;而且本试验所用机制砂的母岩为石灰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混凝土高碱的环境中,机制砂表面会发生微化学反应,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和浆体—骨料界面结构,这些都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3 结论

将机制砂和特细砂搭配用于的混凝土中,既能发挥机制砂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作用,而特细砂又改变了机制砂级配不良的缺点,较好的改善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但相对于天然砂混凝土,其工作性能及保塌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作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外加剂的掺量及调整外加剂中保塌组分来解决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细砂模数细度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国内特细砂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基于单片机和模数化设计的低压侧电压监视与保护装置
基于灰色模型的锅炉煤粉细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模数化设计方法在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应用
特细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两型社会视野下的模数化景观设计初探
矿物掺合料细度与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