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荷斯坦犊牛屈腱挛缩的病因及防治
2020-08-06王永信刘彩娟高满慧胡格吉勒付文国
文/王永信 刘彩娟 任 亮 高满慧 胡格吉勒 付文国
(黑龙江克东和平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肌腱异常是导致牛运动功能障碍的一个公认原因,但是由肌腱异常引起的跛行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然而,有研究表明,肌腱异常与21%的肢蹄病变有关[1]。肌腱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先天性肌腱异常包括肌腱松弛、肌腱挛缩、肌腱移位;后天性肌腱疾病包括肌腱松弛、肌腱收缩、肌腱炎、肌腱撕裂、肌腱断裂以及腱鞘炎[2]。犊牛出生后肌腱异常在规模化牧场养殖过程中非常常见,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被重视,或者被误认为是先天性缺陷疾病而淘汰个别能治愈且有可利用价值的犊牛,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正确认识该疾病,并对病因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
1 临床症状
2020年1月至今,某规模化牧场10 头荷斯坦犊牛在出生后两前肢弯曲,可以站立,但行走困难(图1)。犊牛自出生后,体温、脉搏、呼吸、精神、食欲均正常,两后肢能正常站立负重,而两前肢则前伸,腕、球、冠关节弯曲,严重者以球关节和冠关节触地,犊牛伸颈,头低。触诊深、浅屈腱稍紧硬,用手强拉屈曲的各关节亦不能拉直,且深、浅屈腱紧硬,确诊为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在10 例病例中,犊牛患部均在两前肢。症状较轻,患肢系部屈腱紧张,蹄尖稍能着地,蹄底悬空,不愿行走,强行驱赶则系关节前屈,球节前面触地,有时甚至倒向患肢侧。
图1 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的症状
表1 发病犊牛的父系信息统计
图2 犊牛治愈后状态
2 治疗方法
采取夹板固定法,具体操作为兽医人员用力伸展患肢屈腱肌紧张部位,再用绷带、纱布缠绕扎紧,用夹板在周围固定,或使用石膏绷带固定。针对两前肢患病者,同时用夹板固定,直至两前肢正常后拆除夹板。以球关节固定,蹄底能正常着地,病牛能正常运步为治愈。用夹板治疗时需要关注夹板和牛体之间需要填入软质填充物,防止摩擦造成二次损伤。
3 疗效观察
使用夹板或绷带固定后。随着犊牛的运动,其筋腱也会变得正常。腕、球、冠关节及深、浅屈腱均康复,恢复正常姿势,能以蹄着地负重,运动、发育一切正常(图2)。发生屈腱挛缩的母犊牛,通过人工治疗康复后,可以留养。
4 数据分析
通过牧场系统管理软件提取10头初生患病犊牛及其母亲与父系生产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4.1 发病犊牛母亲胎次和发病犊牛性别
从统计数据可知,经产牛所产犊牛占90.00%,远高于头胎牛;且公犊牛占比较高为60.00%,而母犊牛占比为40.00%。
4.2 发病犊牛的父系信息
发病犊牛的父系信息统计结果见表1。从数据可知,发病犊牛涉及4 种冻精型号,其中A冻精和经产牛参配后,所产犊牛发病比例0.53%。但是该型号冻精和育成牛参配后,所产犊牛未有发病记录。
4.3 发病犊牛的初生重
对发病犊牛的初生重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使用A冻精的发病犊牛初生重较未发病犊牛有明显提升,公犊牛、母犊牛初生重分别增加了4 kg和5 kg。
从以上数据可知,屈腱挛缩发病犊牛来源于多个冻精型号的后代,但经产牛所产犊牛的发病率更高;且发病犊牛的初生重较未发病犊牛更高,其中公犊牛初生重增加4 kg,母犊牛增加5 kg。
5 讨论
统计某牧场公犊牛发生屈腱挛缩的比例占全部发病犊牛的60.00%,这与邹阿玲(2014)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公犊牛较母犊牛体型大,妊娠后期胎儿肢蹄在羊膜囊的反常姿势或位置导致了肢蹄畸变[3]。
虽然该牧场发病犊牛涉及4 种冻精型号,但是70.00%为A冻精,分析可能与牧场没有做好选种选配工作有关。该型号冻精可以全群使用,因此,在固定时间段该种冻精的产犊比例最大,同时也造成该公牛后代的发病比例最高。
由于A冻精的发病比例最高,因此,单独统计了父系为A冻精的发病犊牛初生重,发现发病犊牛的初生重较未发病犊牛明显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因为过大的犊牛在子宫内活动空间较小,骨骼的生长速度快于筋腱的生长速度,造成了屈腱挛缩的现象,并且屈腱挛缩应该存在季节因素。
表2 发病犊牛的初生重统计
5.1 发病原因分析
造成犊牛出生后肢蹄异常,通常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孕期营养。母牛妊娠期间营养不全面,钙磷比例不平衡,饲喂单一的粗饲料或者饲喂了影响奶牛繁殖机能的饲料原料而导致胎儿畸形。二是病毒因素。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或赤羽病毒(AKAV)也会造成初生犊牛后肢蹄异常。三是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基因对奶牛患有肢蹄疾病有一定影响,但是程度不大,不足以导致大面积肢蹄问题的出现。
5.2 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需要加强牛群的营养管理,均衡饲养配方,提供优质粗饲料,保证奶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充分、平衡,锰元素的充足供给能避免此类疾病发生。
在选用公牛时,尽量选择肢蹄综合指数较高的公牛。由于国际验证公牛冻精都经过大量的基因筛选和验证,准确性及可靠性较高。使用肢蹄综合指数较高的国际验证公牛冻精也可以对后代的肢蹄结构进行改良。对于系谱准确且使用国际验证公牛冻精的牧场来说,通常犊牛出生后的屈腱挛缩是由于后天因素造成的。经过治疗7~14 天后,大部分犊牛是可以恢复的,因此,不要急于淘汰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