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人群体质形态、肌力、坐立平衡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2020-08-06宋学文白璧辉谢兴文李鼎鹏徐世红黄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臀围高风险腰围

宋学文 白璧辉 谢兴文,4* 李鼎鹏,4 徐世红,4 黄晋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4.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致使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1]。其高的发病情况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关于体质形态、肌力、坐立平衡相关因素与OP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2 070名中老年人群的基础身高、体重、臀围、腰围、左右手握力、坐立实验与OP发病关系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中老年人群值基础体质的规律,为针对性进行骨质疏松精准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兰州市两个社区固定居民进行调查,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自愿加入的居民中选取2 070名纳入该研究。对社区45岁及以上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进行筛查,对自愿加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居民纳入研究。

1.1.1纳入标准:①兰州市两社区5年以上常住人口,女性年龄≥45岁,男性≥50岁;②对自愿加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居民。

1.1.2排除标准:①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②有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③体内含有金属物质的人群;④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对象。

1.2 方法

1.2.1骨密度测定:应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HOLOGIC,美国 Hologic Wi),后前位测定腰椎(L1-L4)和左侧股骨近端,即左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大转子(Troch)、粗隆间(Shaft)、股骨总量(Total),获取以下参数:双股骨 T、双股骨 X、脊柱 T、脊柱 Z。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g/cm2)表示。

1.2.2身体测量: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双手握力。体检所用设备采用统一技术规格产品。身高仪:滑测板立柱式,长度为2.0 m、最小刻度为0.1 cm;体重秤:电子体重秤,刻度精确到0.1 kg,最大称量150 kg;腰围尺:长度为1.5 m,宽度为1 cm,最小刻度为0.1 cm;握力器:电子计数握力器,刻度精确到0.1 kg,最大称量90 kg。身体测量方法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所有测量员参加统一培训,合格者方可参与测量工作。每种体检项目需由两名调查员完成,起到纠正姿势、核对读数、防止差错。

1.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参考WHO的标准和2017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制定本标准:DEXA测量中轴骨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正常:M>-1SD;骨量减少:-2.5SD≤M≤-1SD;骨质疏松症:M<-2.5SD。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显示2 070名调查者中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阳性1 515(73.19%)名,其中男性557名,女性958名;阴性555名(26.81%),其中男性17名,女性538名。

2.1 不同生理指标人群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测评结果

2.1.1身高:研究显示,男性居民不同身高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和全人群不同身高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身高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 Table 1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height

2.1.2体重:研究显示,兰州市两社区居民体重≤55.0 kg、55.1~65.0 kg、65.1~70.0 kg和≥70.1 kg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分别为61.54%、68.22%、76.33%和8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分析显示,不同体重居民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体重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 Table 2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body weight

2.1.3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研究显示,男性居民不同BMI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居民不同BMI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人群中BMI<18.5 kg/m2、18.5~23.9 kg/m2、24.0~27.9 kg/m2和≥28 kg/m2,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分别为72.73%、66.08%、77.46%和7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不同BMI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 Table 3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BMI

2.1.4腰围: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的居民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根据性别分层分析未发现此特征。见表4。

表4 不同腰围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 Table 4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waistline

2.1.5臀围:研究显示,兰州市两社区居民不同臀围IOF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不同臀围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Table 5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hip circumference

2.1.6腰臀比:女性腰臀比≥0.85者骨质疏松高风险率为67.43%,<0.85者为5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人群中不同腰臀比的居民骨质疏松高风险率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表6 不同腰臀比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Table 6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waist-to-hip ratio

2.1.7腰高比:对腰高比的分析显示,女性和全人群腰高比≥0.50者骨质疏松高风险率均高于<0.50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7。

表7 不同腰高比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Table 7 High osteoporosis risk rate assessment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waist-height ratio

2.2 不同体质形态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具有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为因变量,不同的体态指标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腰高比和左手肌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8。

表8 不同体质形态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与低风险组监测指标比较Table 8 Comparison of monitoring indicators between high-risk and low-risk groups of different physical forms of osteoporosis

3 讨论

研究发现身高、体重的改变,会成为OP的高风险因素[2],聂达荣等[3]研究发现人体的身高越高,体重越重产生OP的风险越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腔隙逐渐变窄,从而导致身高降低,而身高越高变化越大,在此基础上如果体重越重则会严重磨损骨质,导致OP的出现[4-5]。在两社区的调查中也证实,身高≥165.1 cm的居民骨质疏松高风险率是≤155.0 cm居民的2.89倍(95%CI:2.09~3.99),体重≥70.1 kg者高风险率是≤55.0 kg的居民的3.77倍(95%CI:2.74~5.20)。在BMI的调查中,发现BMI<18.5 kg/m2、18.5~23.9 kg/m2、24.0~27.9 kg/m2和≥28 kg/m2,骨质疏松风险测评高风险率分别为72.73%、66.08%、77.46%和78.34%,柴生颋等[6]研究也证实较高的BMI会增加OP的发生,甚至是脊柱压缩性骨折。

研究发现,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的含量及功能的动态平衡会逐渐下降,肌肉的萎缩将加剧OP的产生[7-8]。谢华等[9]研究发现老年人营养不良将加剧握力的丧失,发生OP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加强体质锻炼,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将有助于提高骨骼肌的能力。左右手握力及坐立实验与OP的发生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从基础数据中发现,左右手握力在20.1~25.0 kg的OP高风险人群分别824例及780例,而这个握力标准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而坐立实验中≥8.0 s的OP高风险数达到了1225例,说明伴随着肌力的下降,中老年人群的平衡能力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中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发生OP性骨折的风险增加。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中老年人群的营养膳食丰富,由于缺乏适当运动锻炼,超重和肥胖人数逐渐增多,杨倩[10]在对4 968名兰州市中老年人群的调查中发现,超重率达到37.6%,肥胖率为10.4%,腰围、臀围、腰臀比、腰高比明显增加,会诱发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而这些慢性病的发生恰恰是诱发OP的风险因素。从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11-12],肥胖可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脂细胞,导致在髓腔内蓄积,使得骨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骨量下降。通过对两社区的对比,发现中心性肥胖的居民高风险率是非中心性肥胖居民的3.54倍(95%CI:2.97~4.23)。臀围≥89.5 cm(男)/≥92.6 cm(女)的居民高风险率是<89.5 cm(男)/<92.6 cm(女)的1.41倍(95%CI:1.10~1.81),腰臀比≥0.90(男)/≥0.85(女)的居民高风险率是<0.90(男)/<0.85(女)者的1.34倍(95%CI:1.10~1.63),腰高比≥0.50的居民高风险率是<0.50的居民的1.41倍(95%CI:1.14~1.74),可见肥胖导致的一系列体态的改变,对兰州市两社区居民出现OP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综上,本研究发现,OP的发生与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臀、腰高等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且身高较高、体重较重、腰围较大、臀围较大、腰臀比大、腰高比的兰州市居民,发生OP的风险因素较高。可具有针对性地对此类中老年人群进行骨量风险测评,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早期防治,从而降低OP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臀围高风险腰围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围佩戴有讲究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