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0-08-05梁辉就梁柳开丁见璋曾晓春张洪标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间质性影像学检出率

梁辉就,梁柳开,丁见璋,曾晓春,张洪标(通讯作者)

(东莞市寮步医院 广东 东莞 5234000)

肺间质性病变较常见于临床,由肺间质发生弥漫性渗出、浸润及纤维化等改变引发的临床综合征[1],其诱发因素多且复杂,当前临床多考虑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有明显联系。该病变会直接损伤患者的肺血管及肺泡细胞等,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胸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对人们的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对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临床诊断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已成为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2],高分辨CT扫描技术更是近些年面世的新型诊断技术,高分辨CT具有的新型扫描技术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肺间质病变情况及影像学特征[3],能够有效为诊断医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本次研究为了对提高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更多可靠依据,对我院收治的40例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高分辨CT和常规CT对其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经肺活检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中男31例、女9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9.2)岁,病程在20d~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9±2.3)年。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气喘、胸闷、乏力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研究排除伴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仪器选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常规CT扫描具体方法为:患者入室后取仰卧位,设置CT扫描参数:电压130kV、电流70mA、矩阵512×512、层厚10mm、层距10mm、观察视野350,将探头至于患者肺尖至肋膈角进行连续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标准重建。高分辨CT扫描具体方法为:患者行常规CT扫描后将CT扫描参数调整为:电压130kV、电流100mA、矩阵矩阵512×512、观察视野120,对薄层感兴趣区间进行层厚2mm扫描,层距由扫描医师根据观察需求而定,最后进行高分辨率的骨重建。两种诊断方法的图像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诊断,使用双盲法采取两位医师同时认可的数据即为有效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并使用t检验、(均差±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对比

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对比[n(%)]

2.2 高分辨CT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

小叶间隔增厚: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垂直于胸壁呈一条长约1~2cm、厚约1mm的细线状影,且无分支。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间质增生、淋巴管发生扩张及纤维化所导致。

细网状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小叶内呈细网状影。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小叶内的小动脉及小支气管周围间质增生所导致。

磨玻璃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两个肺都出现透亮度降低,并且有淡片状及云絮状的增高模糊影弥漫,重叠的血管影仍然可显示。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细胞泡内出现少量渗出液或细胞壁增厚所导致。

蜂窝状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视野中可发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蜂窝状小囊状影。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结构发生广泛性的损害及纤维化,致使小叶结构消失所导致。

斑片状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两个肺中、外带及胸膜下出现斑片状、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肺泡被液体或其他物质填充所导致。

常规CT男性影像学图片见图1、高分辨CT男性影像学图片见图2;常规CT女性影像学图片见图3、高分辨CT女性影像学图片见图4。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方法较多,支气管肺组织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等均是临床常见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4],但不同诊断方法也具有各自的利弊,临床应用性及应用效果不一[5]。其中支气管肺组织活检被认为是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金标准”[6],但该诊断方法具有有创、对患者机体损伤大等缺点,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无法明确患者肺部的病灶类型及范围,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X线片则在肺间质性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检出率较低,早期应用价值低。常规CT作为近些年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无创等优势,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CT在早期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较低[7],较多患者到达晚期肺间质性病变时才出现影像学特征,因此会对患者疾病的治愈产生较大影响。而高分辨CT的面世很好的克服了常规CT面临的问题,高分辨CT由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在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上检出率较高[8],另外高分辨CT能清晰反映出患者肺部的细微结构[9],有利于疾病的清晰辨别,同时高分辨CT还能为患者的肺部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为医师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研究对40例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高分辨CT和常规CT诊断发现,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结果证实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提高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重要作用。我们发现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优势性在于:①对伴有肺间质性病变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异常但其他检查提示无异常患者,通过高分辨CT能在早期检出病灶;②高分辨CT能有效反映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细微结构影像学特征,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积极作用;③高分辨CT对肺间质性病变病灶的范围、病灶的分布及病情有无进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④高分辨CT能提示肺间质性病变病灶分布,这对需进行活检患者的标本采集提供帮助;⑤高分辨CT能对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及预后改善;⑥高分辨CT具有无创性,患者易接受,可进行连续检查作动态观察。同时研究中还发现,高分辨CT能对有效反映出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这对肺间质性病变的早期检出率提高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一般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不一定直接进行高分辨CT诊断,因为该诊断方式存在辐射量较大等缺点[10],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先对患者采取常规CT检查,对无法准确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患者再在其感兴趣区间进行高分辨CT扫描,对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也可直接进行高分辨CT诊断,但要事先详细告知其家属高分辨CT诊断的优缺点并取得同意和积极配合。

综上所述,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对病变分布、范围、细微结构等进行清晰反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间质性影像学检出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