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人际信任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影响
——基于CGSS2015 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08-05赵冉冉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任度人际效能

赵冉冉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610000)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重视“人情往来”,以人际交往为主要方式来构建稳定的信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伸。在政府新型治理模式下,公民个体与他人积极构建理性或感性的信任关系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信任不仅是经济稳定与繁荣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公民社会良性运转、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保障。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维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新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治理能力”产生的前提,而“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是“治理体系”建立的目标和结果。 治理效能基于治理体系构建,则是衡量治理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因此,公民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对我国政府未来的治理方式、政策制定与施行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从公民理性视角出发,研究从宏观角度比较不同人际信任度的群体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高低,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而在微观架构层面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二、 文献综述

(一)人际信任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人际信任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Deutsch 提出双方是否合作是人际信任存在的表现。 国内学者杨中芳等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中双方之间存在的互相需要保障产生的感觉。 人际信任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人际信任能够增强公民对政府的忠诚度,使得公民更加相信政府并支持政府的政策执行。 余泓波学者通过实证调查提出人际信任和政府治理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基层政府信任的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均会使公民更相信政府。

(二)影响政府治理效能的因素

方盛举等学者认为政府体制科学、合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并设置法治、民主、腐败等指标来判断政府治理效能的高低。 施雪华学者围绕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评价进行了社会调查,从政策效能、体制效能、行为效能三方面综合评价省级政府的公共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国内各领域学者对与政府治理效能影响因素和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时考虑的因素大部分都聚焦政治、经济环境、政府机构体制,对于人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和情感研究较少,尤其国内外学者对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较为稀少。 研究将采用人际信任这一社会要素,通过政府的政策效能、行为效能、情感效能三个方面的评价结果来验证人际信任程度与民众对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研究视角,为政府治理效能的逐步提升提供新思路。

三、 研究假设

针对政府治理效能的研究主要基于政策和民生层面,将政府治理效能评价与人际信任结合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人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信任主体相信除自身外的其他个体,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民众之间人际信任对于社会稳定、政府有效地治理至关重要。 基于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现状,研究将分析人际信任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根据现有的学术研究提出假设:

我国民众人际信任程度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民众间人际信任度越高,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结果越低。

四、 数据、变量与统计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1.自变量

研究的自变量是人际信任度,人际信任往往建立在双方诚实认可的基础上。 我国目前聚焦于民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在社会风气、生活质量方面对人民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素质要求,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民群众在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视角和心理变化。 在CGSS2015 问卷中,社会态度部分A33 题为“总的来说,您同不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因为考虑到后期系统分析的可操作性,将同意或不同意答案进行变量转码,1=不信任,2=一般信任,3=信任。

2.因变量

因变量是民众对政府治理效能的评价,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治理效能的研究成果,政府治理效能的评价具有抽象性,并不特指某一个问题,因此将政府治理效能评价分为政策效能评价、行为效能评价、情感效能评价。 在CGSS2015 调查问卷中对应的问题是:

(1)您对政府在下列工作方面的表现是否满意? 政府政策制定来源于民众,并适用民众。 因此,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众对政府政策效能的评价。为保证后续操作的简洁性,将答案进行均值范围转码,取受访者对9 个问题回答的答案变量做均值计算,将范围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进行赋值。 政策效能低、效能一般、效能高分别赋值1~3。

(2)您是否有过如下经历? 如果有,请您评价一下政府有关部门办事的效率。 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充分展现政府治理过程中的行为效能。 行为效能评价变量设置转码与政策效能转码设置原理相同。 行为效能低、效能一般、效能高分别赋值1~3。

(3)您同不同意以下说法? 对于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如果政府的说法和网上传言不同,宁可相信网上的传言。 基于内生情感,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属于政府治理效能中的情感效能,民众通过理性的认识与政府建立感性的认知从而选择相信政府。 将同意程度进行变量转码,情感效能低、效能一般、效能高分别赋值1~3。

(三)统计与模型

1.变量描述统计

再次,未来林产品国际贸易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议题(例如森林认证、环境产品声明、绿色建筑等)在林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国际社会对绿色贸易的要求也将日益增强。未来,木材采伐、林产品生产及其相关贸易都将需要付出更高的环境保护成本。

为描述变量,表1 为研究所用全部变量的基本编码、取值及该变量的样本个数和变量进行编码之后所占全部样本的比例。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

2.人际信任度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影响的线性模型分析

(1)相关性分析

表2 统计分析

如表2 所示,在自变量选取的10927 个有效样本中,民众间人际信任度的均值为2.43,介于一般信任和信任中间,信任度较好。 民众对政策效能、行为效能评价均值分别为2.25和2.12,属于效能一般偏好评价。 民众对政府的情感效能评价均值为2.4,是政府三种效能评价中最高的均值,民众对政府的情感效能评价最高。

表3 相关性描述分析

表3 显示,变量显著结果Sig 均为0.000,均小于0.05,人际信任度与政策效能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人际信任与政策效能评价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人际信任度越高,民众对政策效能评价越高。 同上,人际信任度与行为效能评价、情感效能评价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综合数据显示,从宏观层面去探讨,人际信任与政府治理效能的评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线性模型分析

表4 人际信任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影响的回归模型

表4 所示,在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中,基于人际信任度对政府三大治理效能评价的数据结果显示,三个效能评价模型的回归均方分别为29.807、10.999、7.696。 在回归系数和回归常量的统计中,人际信任度与政策、行为、情感效能评价之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67、0.087 和0.059。 该数字蕴含的意义是人际信任度每增加一等级,对政府政策、行为、情感效能的评价便会提升对应系数的程度,由于变量在编码设计时差值为1,因此等级上升0.067、0.087、0.059 的提升相对于1 会较为可观。 基于微观数据,将人际信任度与政府各个治理效能评价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回归方程:

政府政策效能评价=2.082+0.067×人际信任度

政府行为效能评价=1.902+0.087×人际信任度

政府情感效能评价=2.256+0.059×人际信任度

综合模型和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微观数据来推演宏观的社会逻辑,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数据整理和模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民众人际信任程度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民众间人际信任度越高,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结果越低。

五、 结论与讨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治理体系也正在从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主体共治方向转变。 在社会领域中,人际信任对于发展个体积极的世界观、培育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宽容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国民众人际信任程度与政府治理效能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民众之间信任度越高,即民众之间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对政府治理工作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就会越高,进而更加相信政府作为,转变为实质性的政府信任。基于研究结论,政府在今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

(一)增强民众信任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政府应创设良好的民众人际交往环境,发挥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以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为中心,从有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此来增强民众间的信任感。 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聚焦民众意愿与诉求,以一种服务者的姿态,将治理群体的实际诉求作为治理决策的主要参考来源,进而促进群众间人际关系和谐,从而实现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精准化治理因素,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在大数据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治理方式应当从粗放式治理转向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化治理。 影响民众对政府治理效能评价的因素具有多维性,政府在进行治理效能评价分析时,应当从微观数据中显示出的结果来进行政策的判断和调整。 在这场治理变革的社会革命中,政府应借助大数据中的数据收集和挖掘技术,以具备社会属性的群众为基础全面收集信息数据,并且从时间、空间、事件等多重因素维度出发对政策的效果、政府治理效率以及政府信任度来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和精准的定位,从而实现精准化治理,稳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信任度人际效能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搞好人际『弱』关系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