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乡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个体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GSS2015 的数据分析

2020-08-05李鹏飞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购车程度变量

李鹏飞

(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管理处,福建 泉州362000)

一、 导言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发展和我国的工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水平持续发展,我国居民购车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价格平民化的趋势,更进一步地刺激了居民购买汽车的消费欲望。 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量在2017 年达到近五年来的峰值,销量高达2901.5 万辆,但是在2018 年与2019 年呈现小幅度的下降,销量分别为2780.9 万辆与2572.1 万辆。 而这种下降与目前我国出现的网约车市场有着密切相关联系。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汽车消费市场虽有小幅度的下降,但还是保持一个较为均衡的需求水平,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 随着汽车的大众化和惠普化,我国目前也产生了诸多由汽车导致的社会问题,为此,进一步了解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把控整个汽车消费市场、控制汽车增长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和制定相关的交通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数据收集

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5 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二)模型构建

因变量为已经购车或没有购车的二元离散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不满足一般线性回归约束条件,故不能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 因变量属于二分类变量,而Logistic 回归模型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对分类数据的建模需求,因此选择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Logistic 回归模型方程如下:

该方程中Y表示居民是否已经购车;Xi为核心变量,居民的户籍情况;Xij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政治面貌、子女数量等;β、φ为待估参数。

(三)变量赋值

表1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相关理论研究,文章选取的因变量是居民购车意愿,具体操作化为是否已经购车的问题。 核心自变量为居民的城乡户籍情况,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 控制变量有年龄、政治面貌、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个体主观阶层、房产数量、婚姻状况、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儿女数量。 赋值详见表1。

(四)回归分析

通过stata14.0 对数据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并且结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再次检验。 保证回归分析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实证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城乡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个体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实证结果

通过表2,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以下变量对居民是否购车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观阶层、房产数量、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户籍类型、儿子数量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收入、婚姻状况在10%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影响。 在二元Logistics 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以下变量对居民是否购车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观阶层、房产数量、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户籍类型、收入、儿子数量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女儿数量在10%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表2 的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1.从两个回归模型当中,户籍类型始终在5%的显著水平负向影响了居民购车行为。 由此可以说明,居民的购车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居民户籍类型的影响,户籍一般决定了居民的常驻所在地。 相较于城镇与乡村之间,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道路建设更高更完善,也就决定了城镇居民对于汽车的需求更加旺盛,乡村居民的汽车需求相对较低。 即使是对于进城务工这部分群体而言,他们虽然常住在城镇当中,但是能够在城镇中安家落户的少之又少,这部分群体大多以租房为主,在工作地点与居住房之间流动,对汽车的需求不高。 因此在两个回归模型当中,房产数量也始终在1%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居民汽车购买行为。 由此能够论证,在城镇常住具有房产的居民更容易产生对汽车的消费需求。

2.在两个回归模型当中,年龄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正向影响居民购车行为。 是因为调查研究的样本中,样本年龄均值约为55 岁,由此观之,调查研究当中样本年龄普遍较为高龄,考虑到高龄群体对于考领驾照具有一定难度,不难推测出,年轻人考取驾照的难易程度相对于高龄群体而言更加简单,使得年龄越低的群体购车行为和购车意愿相较于高龄群体更加强烈。 并且在两个回归模型当中,儿子数量与女儿数量以及婚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负向显著影响了居民购车行为,对居民购车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恰巧也能够说明高龄群体购车行为往往也受到了儿女数量的影响。

3.在两个回归模型当中,受教育程度在1%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了居民购车行为,其中收入变量在两个模型中也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居民购车行为。 一般研究中,往往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能够有大概率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更好的就职条件和更高的社会阶层。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更高的群体往往购车需求更加强烈。 同时,在两个模型当中,主观阶层在1%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购车行为,以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1%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购车行为,更能说明了阶层与经济条件对居民购车行为产生了影响。

三、 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加强对居民购车消费合理引导的同时,鼓励发展绿色能源汽车,避免出现居民攀比性消费、恶意消费等现象的出现。 引导居民树立绿色发展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基于目前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应积极宣传和鼓励混合动力、电能动力汽车的发展,鼓励居民购买绿色能源汽车以更好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其次,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企业多研发平民化、绿色化汽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20 年将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企业不能仅看到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更需要关注民生,多研发平民化的汽车,企业更是民族的企业,社会的企业。

最后,居民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观。 短途出行少开车,不攀比,不过度消费,积极投身参与到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当中去,鼓励居民体验交警工作,维持交通秩序,树立绿色出行、文明出行、遵纪守法、礼让行人的交通出行观念。

四、 结语

城乡居民购车意愿调查对社会未来发展以及制定交通出行的改善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该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购车程度变量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经济危机压缩白领购车预算10万元车型成首选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