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山地热孵卵的鸟
2020-08-04
在所罗门群岛的一个名叫萨沃的火山岛上,生活着一种非同寻常的鸟类:它们像鳄鱼一样,把卵产到沙洞中。这些卵,将依靠所罗门群岛火山产生的地热来孵化。这个沙洞像一个藏在地面以下的“孵化机”一样,温暖着胚胎,使其逐渐发育成长直至孵化。
当幼鸟用强壮有力的脚爪踢破卵壳后,它们会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从深至1.5米的沙洞中独自爬出来。虽然它们的母亲早为它们挖掘了安全的巢洞,但与我们熟悉的那些有父母悉心照料的鸟类不同,这些幼鸟终其一生都不会和自己的父母相见,它们完全要依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没有亲鸟辛苦的孵化和照顾,这种完全自强自立的鸟类被称为“美拉尼西亚冢雉”,一种体形和家鸡差不多的鸟类。
数千年来,冢雉一直都在利用这个火山岛地下的热量來孵化鸟卵。这里天然的地热,会缓慢而又稳定地通过地底基质释放出来,让美拉尼西亚冢雉的卵处于一个非常合适的孵化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鸟妈妈产卵后,大约50天雏鸟就会孵化出来。
清晨,美拉尼西亚冢雉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像其它大多数冢雉一样,美拉尼西亚冢雉也是“一夫一妻制”。它们踏步在沙地上,在找到合适的地点后,夫妻俩就会立刻拼尽全力地开始刨地。大约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它们便会完全潜入到自己挖掘的沙洞中,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这一挖掘速度可谓自然界中最令人震惊的技能之一。
很多美拉尼西亚冢雉会在相邻的地方同时进行挖掘,冢雉通常会默契地彼此互不干扰,它们会沿着相反的方向斜着向下挖掘,而它们无休止的、高亢的鸣叫声一直伴随着挖掘工作,这是它们彼此沟通的方式。
当天的晚些时候,当向导带领研究人员找到一个美拉尼西亚冢雉刚刚建造完成的沙洞时,大家都被冢雉的这种超强的“建筑能力”震惊了——在短短的时间内,这种平均体重只有约0.55千克、身长不足40厘米的鸟类,居然挖出了一米多深的一个坑洞!
美拉尼西亚冢雉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同冢雉的鸟喙或舌头上有着非常敏感的感知区,可以帮助它们判断坑洞基质的温度,以此确定自己的挖掘工作应该在哪里停止,从而找到最适合的产卵点,为自己的后代打造最适宜、最舒适的孵化环境。
不过,美拉尼西亚冢雉父母为子女的努力也就到此为止了。在它们共同守护、挖掘好一个完美的沙洞且雌鸟产卵之后,这对冢雉就会从此分道扬镳,重新开始独自的生活。
(摘自《大自然探索》2020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