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锻炼反伤身
2020-08-04
受疫情影响,很多市民中断了以往连续性的锻煉,特别是老年人,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随着疫情好转,在春日阳光的召唤下,很多人开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久违的出汗感觉。
“好久没运动了,前几天外出运动一天后,好几天双腿疼得上下楼都困难。”康奶奶有些后悔,那天运动过头了。对此,医生提醒,由于长时间居家,运动量减少,不论男女老少,身体机能都可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运动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抱着想把前几个月欠下的功课补回来的想法进行“报复性”锻炼,过早过急地开展超出能力的运动将适得其反。
“长期不运动会导致骨量丢失,同时可能引发或加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患者会感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还会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某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艳姣提醒,老年人如果不方便出门,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在家开展的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宅居已久的老年人该如何运动锻炼?医生建议,对于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可尽量在室内开展一些太极拳、原地踏步走等低强度运动。“每天活动时间30分钟左右,一周5次。”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衡,谨防出现跌倒、扭伤的情况。运动效果以运动结束后心情舒畅、身体感觉到很舒服的状态为宜,若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不适的情况需立即停止。此外,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若外出锻炼,建议在家人或亲友的陪同下进行。
年轻人在锻炼时,有氧运动和抗阻锻炼是较好的运动形式,可以选择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以及全身肌肉参与的健身操等。也可以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刚开始时运动时间建议在30至40分钟,低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可适度延长。锻炼一段时间后,根据自身状况可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时间,要注意量力而行。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关节红肿、严重疼痛、头晕、冷汗、手抖的现象,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并观察自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情况有更严重的趋势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空腹和饱餐后不宜运动,餐后2小时是比较理想的运动时间。先进行有氧运动再过渡到力量训练并且注重柔韧性的训练。运动前热身5至10分钟,从而唤醒整个机能,提高训练效率,防止损伤。
(摘自《惠州日报》)